读《摆渡人》有感

故事的主人公迪伦,一个十三岁的乐天派女孩,在去往生父家中的旅途中,货车发生了事故,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并与之相爱,不断突破自我,穿越荒原。
读《摆渡人》一书时,我不断质问自己,如果迪伦的遭遇发生在了我身上,我当如何?我又能否像她一样拥有自己爱情,掌握自己的幸福。
如果我成了迪伦,我应该会像大多数灵魂一样接受摆渡人的安排。得知自己的死讯,我不会哭,不会恼,也许我也会默默爱上崔斯坦,默默盯着他钴蓝色的眼睛,注视着他英俊的脸庞。看着他一次又一次拯救我于危难中,我有情感,我会心动、我会沉沦,但我却不会像迪伦一样说出来,更不会像迪伦一样到了灵魂的‘家’又为了崔斯坦走出来。我大抵会在灵魂之家默默的等待我的亲友。我也爱催斯坦,可我可能只会放在心里一辈子,念念不忘。不是我没有迪伦的勇气,而是生活的磨砺,早就教会了我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顺从,一种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从。生活,活生生的苟且着。岁月的风风雨雨早已磨平了我们的棱角,面对爱情,我们少了天真、憧憬、冲动,多了现实。我们开始相信‘门当户对’,开始相信‘物质是爱情的基础’。没了灰姑娘与王子的幸福生活,多了灰姑娘婚后,王子与保姆的故事。人性的丑恶,让我们一次次选择隐忍,选择我们觉得应该的、正确的东西。
若我还如迪伦一般豆蔻年华,没见过虚虚假假的面具,没带过面罩,没有那么多笑里藏刀,没有那么多不堪与丑陋,有得只是憧憬、希望,如朝阳一般熠熠生辉,照得黑暗与丑陋不见踪影。或许,我也会选择崔斯坦,选择与他的爱情,我可以大方、毫无顾忌的躺在他怀里,我可以贪婪地享受的接受他的吻。
可我终究过了能拥有摆渡人的年纪。家庭的担子在肩上,人与人的竞争在手里,人性的面具挂在脸上,爱情变得奢侈不现实,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灵魂的伴侣而是经济的分担者。
读《摆渡人》时,总觉得自己已经过了相信摆渡人爱情的时候,可细细想来,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不读,谁读?作者不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警醒我们、慰藉我们吗?如果命运是一条大河,那么谁是我们的摆渡人,我们还相信摆渡人吗?
崔斯坦带着迪伦穿过荒原,送她到灵魂之家,迪伦勇敢回来,带着崔斯坦走回去。在回去的路上,崔斯坦变得不一样了,他会受伤了,变得越来越像个人了,每靠近迪伦出事的绿皮火车,崔斯坦的伤愈发严重,当迪伦重新回到肉体身边,与肉体结合,我能想象到,迪伦与肉体结合了,她没有死。可是她终究失去了崔斯坦,她从火车中被救出来,她拼命的寻找崔斯坦的身影,可什么也没有,崔斯坦就好像他从来没出现过。而崔斯坦,在迪伦与肉体融合的那一刻,灰飞烟灭了。这种结果,是生活告诉我的。小说最后,迪伦在火车外看到了崔斯坦,他满是伤痕,消防员递给他张毯子。他走到迪伦身边说:“嗨”。这是小说中最震撼我的地方,岁月告诉了我们得失与不完美,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小说给了我们两全其美的幻想,这种结局,让我不禁长舒一口气,紧绷的心松了下来。
正如崔斯坦所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正是因为你需要我。”过了能拥有摆渡人的年纪,过了能拥有纯真爱情的年纪。可我仍然因为《摆渡人》,重新明目张胆的渴求灵魂伴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