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读书读后感
《学会花钱》为你解读富人花钱的奥秘

《学会花钱》为你解读富人花钱的奥秘

作者: 程子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1:21 被阅读41次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日本金融界著名的大咖野口真人的《学会花钱》。第一次见到书名的时候,内心是有一些不屑的:花钱还需要学吗?人不是天生就会花钱吗?这还有什么可学习的呢?

带着一丝丝的犹疑以及好奇,我在新华书店尽然站着把这本书给读完了,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必须得买下回去再好好研读研读,说不定靠着这本书所讲述的方式方法,自己屌丝的境遇就会发生天翻地覆地改变了。

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呢?我们先从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作者讲起。

​野口真人在日本金融界摸爬滚多年,经历了从日本上升到经济飞速发展再到泡沫破裂急剧下滑的整个过程,却始终能被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世界有名的投资公司所倚重。同时他个人创建的私人投资公司连续3年位列日本投资公司排行榜首位,堪称日本最懂得金钱的人。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涉及到经济、金融的书籍最让人抓狂的就是大篇幅的专业术语,各种你看不懂它,它也不认识你的图标数据,对于那些毫无经济基础的人看了,只想把书给扔了,但这本书之所以如此畅销的神奇之处也就在于作者在整个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中都通过讲述各种不同类型的小故事,有趣的游戏的方式来说明一些对于零经济基础、零财务基础、零数学基础的人的艰涩难懂的原理,让小白们也能一看就懂,让你犹如是在看故事般轻松、有趣。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想要听“故事”了呢?那么我们就正式地来说说这本“神奇的故事书”吧!

但是在正式开始前,我得郑重地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其实就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了。而这个问题就是:“你认为你花钱明智吗?”。(大家可以在心里想想)花钱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大家早晨买个包子是花钱,去旅个游是花钱,购买咱么的读书课程也是花钱,我们已经习惯了花钱,但就如苏轼著名的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我们置身于金钱的世界中,却并未真正地理解金钱,认识金钱,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去看待金钱。对于绝大部分的人群来说,大家唯一看待金钱的角度就是消费。

而在《学会花钱》这本书中,作者却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上利用小故事的叙事手法来讲述了价值、价格、现金流量、时间、概率、风险以及回报这7个概念,让我们在逐渐认清它们各自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中让大家一步步地认清,反思我在最初问大家的问题-你花钱明智吗?

因此,这本书我会分为五个部分给大家做详细的解读,这五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第二部分:时间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第三部分:概率

第四部分:风险与回报的间的关系

第五部分:人的价值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第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

1、价值与价格的简单决策机制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书中讲述的第一个重要的关系-即价值与价格之间有什么我们不为所知的秘密。

大家先试想一个场景:某一天早晨你需要去拜访一个重要的客户,当你正要从公司出发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你原本的计划是先步行十分钟到达车站,然后乘地铁,出了地铁再步行五分钟到达重点客户的公司的。

但此时如果你还是坚持步行去的话,你就必须冒雨行走,这一来二去的,在雨中的时间会花费你至少三十分钟的时间,无论是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很自然地会去选择打车去,虽然打车往返会花费你至少200元,但却可以避免体力与精神上的双重负担,并且你约谈的还是自己重要的客户,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最终打车就成为了我们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我们会很自然地选择了打车代替了原本的步行,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中间有什么关系吗?当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其实就是无意识地将避免负担的“价值”与“来回打车200元”的价格进行了比较,进而判断哪个更加地划算,这就是价值与价格间一种简单的决策机制。

当某样商品或者服务的“价值”大于“价格”的时候,我们就购买;而“价值”小于“价格”的话,我们就会暂时地观望。这之间的道理简单明白,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

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一点:我们应该如何弄清楚价值与价格,要知道在金钱的世界中我们往往会迷失了眼,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每天都会花钱,都会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支出,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支出都会让你的金钱价值减少吗?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后台回复你们的答案。

2、消费的分类:消费、投资、投机

下面即将讲述的案例会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如何判断价值与价格。作者有一个朋友,就职于某个银行的会计部,她有一个良好的记账行为,对于每日的支出都会做手帐记录,在某一天的记录中,她做了如下的记录:某日早上起晚了,肚子饿了就去了附近的咖啡馆,花了50元美美的享受了一顿早午饭。下午去了每周都去的韩国料理教室,学习了酿制泡菜的方式(该课程100元一节课)。晚上去专修学校学习会计技能,为了能够获得二级会计证书(该课程500元一节课)。晚上下课后,她路过了一个彩票店,花了100元买了10张彩票,买完后还心想着是不是可以中大奖。

她将这一天所有的支出都归为消费费用一栏中,注意是都归为了消费一栏中,大家觉得这种归类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呢?

而作者却将上述的所有消费归为了三种类型(而不是单纯的一种):即消费,投资以及投机。

具体的归类为早午餐费以及韩国料理学费归为消费;专修学习的学费归为投资;买彩票钱归为投机。

反应比较快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韩国料理学费”归为了消费,自我感觉应该是投资吧?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消费的定义:消费是为了满足欲望而消耗资产,服务的行为。学做韩国料理其实是为了满足自我的个人欲望,而这种感情上的满足程度我们就称之为“效用”。

举个例子:一瓶水在正常情况下你2元就可以买到了,但如果你是被困沙漠3天的话,连最后一滴水都喝完了,那么此刻的你也会出价10w去买一瓶水,这就是因为个人情感的满足程度不同,导致出现价格的天差地别。

说完了消费,我们再来说说投资。投资的定义是“为了增加将来的资本(生产能力),而投入鲜有资本的活动”,说人话就是“如果我在某个对象上花了100元,那么我期待日后可以为我带来多于100元的回报”,这就是投资。

就如作者的朋友去专修学校学习会计技能,每堂课支付500元的目的就是在未来的时候可以为自己带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收入。那么这之中就会有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判断投资价值?花费的500元在未来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回报呢?这就要引出本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未来现金流量。

在金融的世界里,“将来产生的金钱”就被称之为“现金流量”,它指的并不是存在当下的现金。举个例子吧:为了能够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我打算去报一个英语培训班,但市面上有太多家培训机构了,经过一番刷选,我最终选定了两家-A培训机构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商务英语费用是10000元;B培训机构是集体教学,日常会话课程是6000元。那么最终大家觉得我会选择哪家呢?

在这里,选择的标准就是要根据进入到A、B培训机构学习为自己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与相应的10000元、6000元进行比较,当价值高于价格自然就可以购买相应培训机构的课程了。

如果我是就职于一个具有国际性的商务公司,通过掌握商务英语会让自己被领导委以重任,升职加薪的,那么我自然会选择A培训机构;

如果我是就职在一个国内性质的业务公司,学习英语仅仅只是为了考过内部的英语升职考试,那么自然就应该选择费用相对便宜的B培训机构了。这就是根据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多少来判断当前的支出是否划算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分的第三类-投机。

大家知道投机一词出自哪里吗?答案是出自于佛语中,是不是让大家感到很意外,那么接下来我对投机的解释会让大家感到更意外的。

投机一词原本是大彻大悟的意思,在经济学中意思为“在恰当的时机,投入资产,购买商品”,听了之后你是否会怀疑自己听到了一个假的投机解释,因为上面的解释完全与自己认识的投机完全不同,但经过了很久很久之后,如今的投机则与赌博之类的词相对应了。

3、投机与投资的区别

当我们谈到投机的时候,必然就会提到他的兄弟-投资。对于一些没有太多经济知识的人来说,投机、投资有时候在特别的情况下会傻傻分不清。这里作者提供给大家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区分方式-投资是一种你可以预计与投入的金钱相比,未来获得的期望回报是会有所增加的,而投机却是不确定的集合体,你无法判定未来获得的是否会增加。

就如你花钱去学习会计知识,你相信花的钱在未来会以几十倍,几百倍回报给自己,这就是投资;你花10元买彩票,是无法确信花得这10元会为你带去百倍,千倍的回报,这就是投机。投资风险性远比投机风险性小,这就是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花钱》为你解读富人花钱的奥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u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