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沈从文先生逝世30年了。人终归有一死,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只是让人感到可惜的是,沈从文先生自194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著作了。那时候的他,才47岁,环境允许的话,完全可以再写一部与《边城》相媲美的著作。
沈从文的著作,可以一读再读;他的爱情故事,也被世人一次又一次地提及。其实,他还有一段婚外情,你知道吗?
一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是沈从文在《湘行散记》中写的“情诗”,它指向的对象,就是张兆和。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胡适在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恋爱故事上,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罗尔纲在《胡适琐记》中说:
并无胡适介绍沈从文、张兆和结婚事。那时候和今天不同,虽然男女同学,我和张兆和同志同班,还同选过一门只有七个人选的《说文》,却从没有说过一句话,更哪有作为校长的胡适去介绍师生恋爱!绝无此事,你(《胡适传》作者白吉庵)去问张兆和同志看看,就说是我说的。”白吉庵同志去问了。张兆和同志很幽默地笑着说:“报纸上有此一说。”
沈从文跟张兆和婚后幸福吗?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沈从文是一个天性浪漫的人,而张兆和虽然出身于合肥巨家,但是天性很务实。他们最主要的“矛盾”还是在49年之后,沈从文由于郭沫若的“点名”被打入冷宫意志消沉,张兆和积极向组织靠拢踊跃参加运动,不自然地就“冷落”起沈从文来。
受到“社会”及家庭的双层压力,这个敏感脆弱的“乡下人”(沈从文自称),终于承受不住——自杀了。好在,抢救及时……
近年来随着沈从文热的出现,很多人批评张兆和对沈从文不够关心。关于这点,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后,也承认。
那么,这里边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沈从文的那段婚外情,是否在里边发生作用呢?
二
沈从文曾对作家孙陵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子,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女子都喜欢虚情假意,不能说真话。”而据孙陵的观察,沈从文在爱情上根本就不是一个专一的人。
这个不专一,现在被挖掘出来的有这么一位女子,她叫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小说家)。
沈从文与高青子什么时间认识的,具体已经不可靠。双方的见面地点,却是很明确的,是在熊希龄家。沈从文与熊希龄有亲戚关系,回到北平后,他去西山别墅拜访熊。此时熊希龄不在,而在熊家当家庭教师的高青子出来接待的沈从文。
一个月后,双方再一次相见。此时的高青子特地模仿沈从文小说《第四》里女主人公的装束,“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而这点,自然被敏感的沈从文给看出来了。俗话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沈从文又不是一个坚定的唯一主义者,很自然地就与高青子开始交往了,况且对方熟读自己的小说,并且还能提笔作文。
1936年春节刚过,沈从文将他与高青子的恋情告诉了张兆和。此时的张兆和,刚刚生完长子,正在医院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犹如晴天霹雳。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回到了苏州娘家。
多年之后,张兆和对于此事依旧耿耿于怀。她承认高青子长得很美,一张白白的小脸,一堆黑而光柔的头发,一点陌生羞怯的笑,给人一个幽雅而脆弱的印象。亲友们曾居中劝解,有人甚至要给高青子介绍对象,以了结她和沈从文的关系。
三
沈从文的态度是什么呢?他是喜欢高青子的,不然不会跟他交往;他又是爱张兆和的,不然也不会对她坦白。
现在的他,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忽然间,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林徽因。他跑到林徽因家倾诉,林细细地为其“把脉”,并举出了她与徐志摩的故事。两人具体怎么谈的,当事人都讳莫如深,不过从林徽因给美国好友费慰梅,可以窥探一二:

“这个安静、善解人意、‘多情’又‘坚毅’的人,一位小说家,又是如此一个天才。他使自己陷入这样一种情感纠葛,像任何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一样,对这种事陷入绝望。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使他对生活和其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这使我想起了雪莱,也回想起志摩与他世俗苦痛的拼搏。可我又禁不住觉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的迷人和讨人喜欢!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
临到最后,林徽因建议沈从文可以去找金岳霖谈一谈。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沈从文还是回归家庭。
四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大南迁。1938年4月,沈从文辗转流徙前往昆明西南联大任教。而当时张兆和刚产下次子虎雏,身体虚弱,并没有与沈从文同行。
在西南联大,沈从文与高青子又相遇了。因沈从文的推荐,高青子于1939年6月到西南联大图书馆任职。当时两人的交往很密切,流言风气。人们对于沈从文肯定是不满的,因为他已经有了家室,妻子还是鼎鼎大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呢?大约1942年,高青子最终选择了退出,后来嫁给了一位工程师。
《边城》、《水云》、《看虹录》、《看虹摘星录》,据学者们考证,这里边都有沈从文与高青子的影子在。
短评
沈从文与高青子的这段婚外情,由于为尊者讳的原因,流传出来的资料很少。后人,只能依稀看到一个大体的轮廓。
沈从文最终为何没有与高青子走到一起呢?这,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张兆和在晚年回忆中说: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爱情与婚姻,绝对是两回事。爱的人,并不一定是适合结婚的人。胡适最终选择与江冬秀白头偕老,林徽因选择梁思成,沈从文选择张兆和,都有他们的道理……
更多精彩,可关注公众号:豆包也算干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