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作者: 王霞沈丘小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22:08 被阅读0次

        ―― 读《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小思

      这几天,陆陆续续看了些文章,其中有这样几句话,让我深思:

      1、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才是素质。”忘掉的是老师的具体的分析、讲解及绝大多数的课文。

      那么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语文和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词汇。

      留下了语感,使我们能够缀字成文。

      留下了认识和情感。

      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留下了兴趣、习惯和爱好。

      这种根植在记忆深处的并且慢慢内化了的应该是良好的养成习惯、学习习惯、浓厚的兴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态度观,当然更多的是潜移默化中能力的培养。

      2、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吕先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课外书是最重要的课外教学资源,凡是语文水平较好的,无一不是喜欢读书的人。吕叔湘先生还说: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标》要求第一学段重在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重在习惯的养成、第三学段重在方法的培养,第四学段重在能力训练的规律,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充分融合,同时对学生进行读物选择、阅读策略与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

  (1)十分重视朗读。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了悟性,有了较好的语感。

  (2)十分重视写字。字如其人。

  (3)特别喜欢教作文。老师善读、善书、善写,才华横溢,是直接的激发兴趣的因素!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要善待学生,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的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是稳并使兴趣持久的基石,语文教学要把兴趣留住。

      我的语文老师还告诉我: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只有读得多,积累的多,孩子在写文章时才会如“囊中取物”般去选择符合文题的素材。

      想表达什么?一个意思:课内+课外,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拉长阅读的线。深以为是,而且努力去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in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