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悅己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文学世界
思想风暴:人间相争为什么?我们的前景在哪里?

思想风暴:人间相争为什么?我们的前景在哪里?

作者: 感知主义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10:34 被阅读1次
思想风暴:人间相争为什么?我们的前景在哪里?

王建平:《感知理论一句话问答录》(13)

1. 问:人类的前景乐观还是悲观?

答:只有乐观才是存在的本质和目的,悲观是乐观的界限,悲欢决定了乐观。

2. 问:为什么许多大哲不看好人类的未来?

答:他们是凭借人类生存发展的逻辑模式推断下的结论,他们没预料到有换人换理念的可能性。

3. 问:应该怎样选择思想理论?

答:看它是不是有效地利于人的存在与发展。

4. 问:怎样选择和保留科学文化的创造与发现?

答:看它们是否有利于人的存在和服务于人的目的。

5. 问:人有什么最终的目的?

答:愉悦的感知存在就是最终的目的。

6. 问:最终目的起什么作用?

答:决定生存形态。

7. 问:目的有什么重要性?

答:目的决定过程。

8. 问:过程与结果是什么关系?

答:不是过程决定结果,而是结果决定过程。

9. 问:过程与结果不是时间顺序吗?

答:时间顺序是人的认识错觉,过程与结果在感知中一同存在,过程才是结果的结果,过程是实质的结果。

10. 问:结果对于发生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答:结果是事实的界限与范围,结果决定了过程中一系列事实的存在。

11. 问:问题事实与结果是什么关系?

答:问题是行为过程遭遇结果拦截发生的冲突,是结果对行为的约束造成的事实,结果将问题事实拦截在范围以内。

12. 问:是什么结果就有什么问题吗?

答:对,问题无不指向结果。

13. 问:结果难道是前置的吗?

答:结果是目的决定的,目的指示了结果的存在。

14. 问:生存目的指示生存结果吗?

答:生存目的指示生存结果,生存结果决定生存过程,生存过程就是生存目的。

15. 问:生存目的是首要的吗?

答:对,生存目的一旦确定,生存事实就只能是目的产物。

16. 问:生存没有目的会怎样?

答:生存事实混乱无序,人会茫然无措。

17. 问:生存目的错了会怎样?

答:会产生无数问题,让生存难以继续。

18. 问:生存目的不一致会怎样?

答:生存逻辑、伦理及规则互不兼容,产生混乱与冲突,人与人关系紧张且无法调和,最终危及生存。

19. 问:人的生存目的能统一吗?

答:人同一存在本质,没有理由朝向不同的生存目的,因为没有产生符合生存本质的理念,所以导致人们各自为生、各寻所需,人的思想及行为秩序不能形成统一。

20. 问:全人类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答:为了同一生存目的。

21. 问:这"同一生存目的"与其他理论指示的目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答:实现同一生存目的,将没有利益的分歧,没有竞争,没有冲突,人互为利益、互为资源、互为补充,同一生存目的将人类合为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生存利益的一部份,这与其他任何理论宗旨都不相同。

22. 问:这是天堂世界的状态吗?

答:这是生存新理念下的状态,与天堂概念不同的是:人与人的根本关系不再是生命的关系,而是感知关系,感知关系彻底改变了生命理念,建立了人的新关系。

23. 问:人的新关系的要义是什么?

答:他人是我的感知对象,是感知的来源,我存在于他人,他人即我。

24. 问:这种他人观念会成为事实吗?

答:是新理念下的事实。

25. 问:人不再自私了吗?

答:自私是生命理念的产物,感知理念下自私失去了理由,感知利益是互补增益的,他人参与使得利益增加,人的互敬互让、互亲互爱不是一种要求,而是感知存在的本态。

26. 问:难道人们不再争夺生存资源?

答:生存理念变换为感知理念以后,生存资源概念消失,主要的感知资源是他人,不是物质,物质只是感知的条件之一,人才是感知的内容。

27. 问:感知资源和生存资源有什么不同?

答:感知资源和感知值相关,生存资源和生存度相关,感知资源和生存资源性质完全不同,相同的物质,服务的目的不一样,两者没有可比性。

28. 问:感知资源有稀缺的问题吗?

答:高感知值资源在不断变化之中,感知资源的调配和补充一直在进行,这在人的理性与智慧的范畴以内,与物质没有直接关系。

29. 问:人的生存问题不存在了吗?

答:人以感知存在,生存概念消失,人活在感知中,生存问题不再发生。

30. 问:难道感知不需要生命吗?

答:生命概念消失,生命机能成为感知机能,感知机能是感知运动的必备条件之一,处于人的感知存在的重要位置,但不再是存在的目的。

31. 问:感知存在中人怎样对待生命?

答:非常珍惜,生命是感知运动至关重要的环节。

32. 问:人与生命是什么关系?

答:人居于生命中,进行着愉悦的感知运动。

33. 问:在感知存在中,人有什么变化?

答:人不再各自生存,人为相互的感知而存在。

34. 问:感知存在的重心是什么?

答:重心是人,是人表达的感知态,是人与人之间构成的愉悦存在。

35. 问:愉悦存在不是由物质构成吗?

答:不是,是人与人的感知互动形成的精神状态,物质只是愉悦的使用材料之一。

36. 问:在感知存在中,物质有什么变化?

答:物质不变,用途变了。

37. 问:人适应于感知存在吗?

答:从恶劣的生命存在过来,人返本归真,愉悦而幸福。

38. 问:人会服从于感知存在吗?

答:只有不知道的愚昧,没有不服从的理由。

39. 问:在感知存在中,人与人的关系会怎么样?

答:人与人的关系从本质上改变,人不再相争也不再相亲,人不再相仇也不再相爱,人不再相害也不再相利,人互为对象,互为存在,互为感知,人与人的关系就如左手与右手的关系。

40. 问:人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答:人的存在价值是人的感知活跃度,人的感知态同时也是人的贡献值,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活了多久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感知到什么和做出了什么。

41. 问:物质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答:是它的感知度和感知利用率,不在于它的多少与珍稀。

42. 问: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行抽象感知、间接感知和对感知的再感知,整理、加工、储存感知信息,创造物质之上的感知世界,构建愉悦的感知存在。

43. 问:精神的价值是什么?

答:是它的抽象性、虚拟性和归纳性,是它对于感知的主动性与再造性。

44. 问: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再也不能重复这样的文明,说明人必须彻底改变自己,否则对不起交出的昂贵学费。

45. 问:人们从过去的生存史中学到了什么?

答:人类史主要是斗争史,人总结了与天斗与人斗的斗争经验,而与人斗的经验只会将人送上不归路。

46. 问: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无用吗?

答:过去的经验与教训用于继续斗争,将会创造更多的经验,经验并不会改变人的理念,反倒会加强和巩固已执行的理念,让输赢都更彻底。

47. 问:人更努力的发展会达到最终的目的吗?

答:南辕北辙,只会去得更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想风暴:人间相争为什么?我们的前景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kh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