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功赫赫
白起,郿邑人,善于用兵,侍奉秦昭王。
昭王十三年(前294),白起任左庶长,带兵攻打韩国的新城。第二年被封为左更,进攻韩、魏两国联军,斩敌二十四万,俘虏将领公孙喜,攻下五座城池,升为国尉。
他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韩国东安邑以东直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第三年,白起再被封为大良造,击败魏国军队,夺取了大小六十一座城池。
第四年,白起与客卿错进攻垣城并拿下此城。
第五年,白起攻打楚国,占领了鄢、邓等五座城池。
第六年,再次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国先王的墓地,一直向东直达竟陵。
楚王逃离郢都,向东奔逃迁且都到陈。秦国便把郢地设为南郡。
白起被封为武安君,随后他又攻取楚地,平定了巫、黔中两郡。
昭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进攻魏国,拿下华阳,使芒卯败逃,且俘获赵、魏将领,斩敌十三万。当时,白起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士兵全部淹死在黄河里。
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夺取了五座城池,斩敌五万人。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打韩国的南阳太行道,堵死了这条韩国对外联系的通道。
长平之战
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了上党。
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在长平屯兵,准备接应上党的百姓。
四月,王龁借此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统率军队,战事蔓延。
秦军进行攻坚,步步逼近。廉颇坚守营垒,采取防御方式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军坚守不出。
秦国丞相应侯派人到赵国用千金施行反间计,大肆宣扬说:“秦国最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廉颇不难对付,他就快投降了。”
赵王早已恼怒廉颇军队的大量伤亡,屡次战败,却又坚守营垒不敢出战,再加上听到许多反间谣言,信以为真,于是就派赵括取代廉颇,率兵攻击秦军。
秦国得知后就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下命令:军队中有敢泄露最高指挥官是白起的,格杀勿论。
赵括刚上任,就发兵攻击秦军。秦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两支突袭队进逼赵军。
赵军乘胜追击直到秦军营垒。由于营垒过于坚固,久不能破,而秦军的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突袭部队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由五千骑兵组成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了他们的联系,将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堵死。
这时,秦军派出轻装精兵攻击赵军,赵军交战失利,就构筑壁垒,顽强防守,等待援军前来救援。
到了九月,赵国士兵已经断粮四十六天了,士兵们暗中互相残杀,以人肉充饥。
困顿已极的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发动攻击,打算突围而逃。结果秦军将赵括射死了。
赵括的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向武安君投降。
武安君谋划道:“先前秦军拿下上党,上党的百姓不甘心做秦国的臣民而归附赵国。赵国士兵变化无常,如果不把他们全部杀掉,恐怕要出乱子。’
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了,只将年纪尚小的二百四十多名士兵放回赵国。
此战前后斩首擒杀赵军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读后感想:
一、秦国若有蔺相如,就不会有白起因应侯忌惮他的而军功拒绝出征。得益的是别国,最终伤害的却是秦国百姓。
一个人的胸怀最终决定了他所站立的高度,一个人的格局最终决定了他将走向何方,一个人的眼界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
二、两兵交战,最忌讳的就是被离间。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被离间后能取得战争胜利的。
赵王听信流言,撤掉廉颇换上赵括,这也是为日后战败埋下的伏笔。
三、秦军的战略部署加上白起和王龁的指挥作战能力使秦国对外战争一时风光无两。
所向披靡、战功赫赫背后却是别国的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四、在战俘多达四十几万的战场上,留下他们无疑要冒很大风险。
白起若有长远的眼光,应该把这些九死一生的赵国士兵安排开垦荒地,让他们度过余生。日后也能为自己身陷朝廷内斗时留下一条后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