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玻璃珠买糖

英语启蒙的两个班,在使用第一本绘本的四次课里我没有使用奖励机制。
从第一次课第一个孩子告诉我他想要带个竹蜻蜓回家开始,每节课每个孩子基本都能从教室里带点东西回去,当然也有带不回去的时候【好好上课】2020.09.22
在两个班各自的四次课里,初级班的课程常常会有上课没几分钟就需要停下让他们玩一会儿,玩好之后我们再聊聊的情况;而中级班的孩子基本可以做到我们好好商量再好好上课。
所以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我在纠结——英语启蒙的知识目标摆在那里、家长对课程的期待摆在那里,我是要上一节更流畅的课还是要上一节更“真实”的课。更流畅和更“真实”并不矛盾,矛盾的是我自己。
前天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我说我不知道要不要用上玻璃珠来兑换小玩具,让大家更加投入课堂;以及告诉孩子我之前不使用的原因是相信我们的沟通和刻意练习能够解决问题,而现在遇到的问题我们经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沟通和练习导致课堂的很多内容无法完成。
孩子们也许并不了解我的难处,他们在意的只是可以得到玩具了(实际上在没有玻璃珠的日子里他们也有得到过玩具),所以他们一致同意要用玻璃珠。
这一节课结束,总结完大家一节课的表现分了玻璃珠。但孩子还是习惯性地来要点彩泥或者要个纽扣,我们也就把10个玻璃珠换一次变成了每节课换一次。
今天总结,宸宇和沐宸说今天自己的表现“不太可以”,不能得到玻璃珠我就没给了,沛旻得到玻璃珠之后就弄丢了,要我再给一个,我以自己弄丢的东西自己承担拒绝,结果甜姐把自己的珠子给了沛旻,甜姐也就没有珠子了,小甜和乐乐一人一颗。
到了换东西的环节,乐乐想要价值两颗玻璃珠的彩泥但他只有一颗玻璃珠,我以钱不够拒绝给他并建议他和妹妹拼单一起买,奈何小甜不愿意;我建议他等下节课再来买,他告诉我他下节课不来了。企图以我不来了威胁我,让我妥协,不存在的!接着乐乐拿着一包彩泥在地上踩着“泄恨”。
到甜姐了,想要彩泥。因为她把自己的玻璃珠送给了沛旻,沛旻换了竹蜻蜓已经走了。我和甜姐解释她的玻璃珠去哪里了以及没有玻璃珠不能拿东西回家。甜姐不愿意接受现实,站在我面前不管我说什么她都回“我要彩泥”。
我再一次和围在身边的孩子解释:前天你们一致决定要用玻璃珠来换玩具,选择了这个游戏就要遵守游戏的规则。比如沐宸他昨天上哥哥姐姐们的英语课,他们没有用玻璃珠所以他们还是用“想要的东西要自己说”这个规则,昨天沐宸他向我要了一颗糖果就是不要玻璃珠可以得到的糖果。但是你们选择了用玻璃珠,那么规则就是没有玻璃珠就不能拿东西回家。
乐乐听懂了之后企图推翻,说自己没有同意要用玻璃珠,被沐宸指出他有同意。
甜姐拒绝接受解释,坚持要彩泥。我差点心软要以甜姐“乐于助人”的行为给她一颗玻璃珠,但又纠结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给不出去。
场面僵持了很久,甜姐低头念着要彩泥,乐乐踩着彩泥,沐宸在门口等我还他昨天的糖果,小甜已经选好了竹蜻蜓,宸宇知道自己没有玻璃珠也没有过来凑热闹坐在地上玩凳子。
僵局在小甜不要竹蜻蜓要糖果时被打破。一颗玻璃珠换一颗糖果,乐乐听到之后放弃了彩泥说也要糖果,我问没有玻璃珠的乐乐用什么换,他说他下节课再给我玻璃珠。于是揭开了借玻璃珠换糖果的买卖——这节课向我借一颗玻璃珠换糖吃,下节课还我一颗玻璃珠。
甜姐、宸宇和乐乐和我达成了交易,在门口穿鞋的沐宸也要借玻璃珠买糖,我苦口婆心地劝他~老师昨天的糖还没有给你,你不用借玻璃珠也可以有糖。
希望下节课我能拿回我被赊出去的玻璃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