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收入,或者成就的高低,是由木桶中最短那一块木板决定?还是由最长那一块长板决定?
往前几十年,人们肯定会和你说是短板,我们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发现自己不足,然后去弥补的过程。
但是最近十几年,特别是互联网行业里,分工变得如此之细,团队协作又变得如此简单的时候,决定一个人收入的往往是这个人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度。
从木桶理论的短板决定论,到互联网时代的专才优势论,背后是社会协作网络的升级。
在那个没有信息网络沟通的时代,在那个人与人之间信息存在不透明的时代,你很难去找到一个专才,就算找到也很难快速了解对方,并建立合作,所以只能现有的团队下,每个人去克服短板,哪里不会补哪里。
但是现在互联网时代,这两个问题已不再是问题,我们随时可以在网络上发起一个协作,每一个专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匹配他能力的协作项目。
这是从社会协作体系演化的角度出发,人才优势从短板理论,变成了长板理论,或者说让长板优势的人在互联网上获得了匹配他价值的收益。
但是换一个角度,从个人出发,什么都会一点的通才,和只专精一门的专才之间,到底哪一个能创造的价值最多?在未来人才需求的量更大呢?
答案是通才,这里要从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去看,因为专才所需的技能,会有一大批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留给我们的更多是需要创意,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工作。
而这一类工作,需要那些什么都懂一点的通才,他们能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论去尝试,最后找到解决办法。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福特改造完生产线以后,专才的红利开始出现,专精于一个技能的人,专精于一个领域的人,专精于一个行业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越来越吃香。
而且整个教育体系,比如学校里的数理化分科,大学里的各个专业等等,都是在往专才培养的思路上不断往前走的。
但是专才的重要性在1985年就到了顶峰,然后开始剧烈下跌,平稳了一段时间达到2007年,互联网普及以后,又开始下降,因为一个领域的基础认知,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了。
所以那些在一个领域内并不是冒尖的人,又失去了竞争性。
专才决定了他本身涉及的领域很狭窄,自然未来不确定性更高,而且只要你取得突破,互联网会让别人很快的学会,竞争力自然更低了。
自然的,通才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大部分复杂问题都需要通才,不管是领导人,还是CEO,亦或者是创意十足的艺术家,成就高的大部分都是通才。
这里的专才和通才,和我们上面说的木桶短板和长板,视角不同,看问题的时间跨度也不同。
短期来看,长板人才能更快,更高效接入协作,给公司和组织交付结果,自然获得收益高。
但是长期来看,想要解决复杂问题,想要更具创意,想要在复杂的世界里生存的更好,通才才是你要走的路。
于是,两者一结合,著名的T战略出来了。
先纵深"T"字的那一竖,拥有一个自己的核心技能,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能贴在身上当标签的核心技能。
但是核心技能的市场需求,是非常不确定的,也许未来几年,你这个技能就不值钱了。
所以趁着这个技能足够给力,赶紧去多几个斜杠,去培养广泛的兴趣,并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本身当做回报,争取变成一个通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