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 柯维第三篇《人际关系的成功 从独立到互赖》之第八章《做个双向传播的聆听者 设身处地的沟通原则》。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以及物理学家巴斯卡

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这一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你真的听懂了吗?
了解对方 设身处地的倾听 品德和充实的感情账户
设身处地的倾听
了解对方的重要性,设身处地的倾听,而不是了亟于表达自己。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去揣度旁人的世界。
聆听层次:听而不闻,虚应故事,选择性地听,专注地听,设身处地的倾听。层次最高的是设身处地的聆听: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了解式地倾听,不仅要眼到,还要耳到和心到。
“心理的空气”
由衷地倾听可提供心理的空气。为人设想必须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敞开自我不设防的确易受伤害,易受影响,这是无可奈何地两难。要想影响别人,就得受人影响。正因如此,前面几章个人修养至关重要,修养到家才能把持住自己,享有内心的平静和抵御外力的力量。
开处方前先诊断
平庸的业务员推销产品杰出的业务员销售 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之道
沟通不良的四大弊病
自以为是的人有四种反应倾向:①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与不接受;②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③好为人师,依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④想当然耳,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有效的父子沟通
第一阶段: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已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第四阶段: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捐弃成见,异中求同

表达也要讲技巧
品格第一,情感居次,理性第三
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


这一章读完了,印象最深的是有效沟通的四个阶段,运用到平常的交往中,一定会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