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是一介不名分文的书生,当在近时。远近亲疏者中,如是看的亦有。我不胜羞惭,仿佛是一个吃白食的汉子,久而久之,暗底里也生出干点什么惹人注意的事儿来的念头,于是常自估摸着、寻思着。
我这人清淡得多,具体干的事少。有人说读书人大概就是这样。想想看也许对的。比如我的“手不释卷”——此乃一个多么勤奋的读书人形象。可是我不成,别人过目成诵,我却过目即忘。但是即便如此,我仍不思干点别的什么,如去经商,去办企业,去……等等,仍是一味地埋头读书中,亦不管窗外究竟闹腾成什么样子了。而我依然清淡,一副与世无争的形象,捧本书在那儿,其实“心不在焉”!
心在虚无缥缈间,这时连整个的人都是虚无的了。曾听人说过“知识越多,痛苦越深”,此乃针对喜欢把人与宇宙结合起考察者;人生一世,匆匆一瞬而已,想不得也。也曾亲历过“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岁月,所谓“知识越多”无非是指有知识了,便有思索,在思索便有言论,有言论便有“措辞不当”,这就是“反动”了。过去的且不提了,就说现在,普天之下,忙碌的人们除了利与俗之外,其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不要了,这是让我辈痛苦唏嘘的;尤其叫人不解的是,许许多多人都在呼唤真善美,但一旦轮到自己的利益与之产生矛盾时,便顾不得什么真善美了。我就生活在实则已经没有真善美的现实之中,只心在虚无缥缈来去无踪的真善美中徘徊罢了。聊以自慰而已。
除少数人外,大多数人的所谓人生其实是想不得的,若要去想,自然只有伤心的份。时下最得意者莫过于权钱又大又多者,但是这些东西不可能长久,人类历史反复证明着这个简单明白的道理。那么多权倾一时钱甲一方的人谁还记得呢?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想起,贝多芬,他曾经在一封回答某伯爵的信中骄傲的说:过去现在和将来,伯爵有的是,但贝多芬只有一个!多年前我二十刚出头时,偶然读到贝多芬这句话,感到的震憾之烈,也许此生难再。说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也不为过,它使我远离利禄,远离勾心斗角,成为一名书生。当然,我仅仅是一名无所作为的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