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幼稚的心理作怪,我总会在网上看到有些人把林徽因和张爱玲放在一起比较。
说实在,林徽因出生于了1904年,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两个人相差十六岁。按照现在“三岁一个代沟”的说法,她们两人有5.3个代沟,有啥好比较。
有趣的是,林徽因和张爱玲比下来的结果基本上一致:林徽因嫁了好老公,人生赢家。
做人不能这么狭隘,既然要比就要全面一些嘛。
颜值
林徽因长相清秀、灵动,有大家闺秀之范。

林家有女初长成时,在北京就有好多人家的公子喜欢林徽因了。到美国留学,虽然她已和梁思成订婚,但是大学中仍有不少的追求者。她的追求者最著名有三位: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

读大学时,我的一位男同学看到张爱玲的照片,嘴里叫嚷着:“这个女人是谁呀?真丑!”这里说明一下:我的这位同学基本不课外书,要看只看玄幻类小说。对于张爱玲的颜值,他只是出于动物雄性本能的审美下的结论。
论颜值,林徽因胜。
家庭背景
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爷爷林孝恂是前清翰林,父亲林长民曾担任过民国时期北京政府的司法总长。

张爱玲祖籍河北省,爷爷张佩纶登进士第,曾在翰林院工作过。她的父亲张廷重是个纨绔子弟,抽烟片,纳妾,花销无度。
在新旧社会更替的社会,林徽因的家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新生力量,张爱玲则是满清遗少,代表着旧社会的家庭秩序。因此,张爱玲在小说里写到满清遗少的世界时,她说时钟都比外面慢,一种停滞的状态。
论家庭背景,张爱玲被爹坑了,输。
学历
林徽因大学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了半年的舞台设计。按学历来说,林徽因就是世界名校本科毕业。

张爱玲的运气比较差,学习的费用全部仰赖母亲的付出,不像林徽因有父亲和公公梁启超物质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引导和鼓励。
张爱玲高中毕业收到了英国伦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战事改入香港大学。按照现在的世界名校排名,英国伦敦大学第十名,宾夕法尼亚大学第十九名,张爱玲胜。
但是,张爱玲运气不好啊,她在香港大学最后一年,战争又开始了,她连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只能算肄业。
论学历,林徽因胜。但是,论考试能力,张爱玲胜。
工作成就
张爱玲的主要身份是小说家和编剧。
上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杂志刚一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时有个说法,小说界有“南张北梅”,也就是说张爱玲是南方地区小说水平的代表人物。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大陆又兴起了一股追张爱玲的狂潮。
2005年夏志清写的《中国小说现代史》在中国大陆出版,文学界又兴起研究张爱玲写法的热潮。
2007年,李安翻拍了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色戒》,引起很大的争议和讨论。
2012年,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

直到如今,每十个年轻人里面就有一个人读过张爱玲的小说。当代作家里受到张爱玲小说影响的人难以统计,文艺界有专门研究张爱玲生平及其作品,就是所谓的“张学”。
套句现在的俗话,张爱玲是作品比人红,林徽因是人比作品红。
林徽因的主要身份是建筑师、诗人和作家。
作为建筑师,林徽因最大的成是设计了现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参与了国徽的设计。其他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图录》,组建东北大学(现吉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
身为作家,林徽因是“新月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定绕不开的人物是张爱玲,但也会提及林徽因的文学成就。
私认为,林徽因的工作富有开拓性,但是论影响力,张爱玲胜出些许。

至于林徽因和张爱玲的配偶,怎么比?林徽因一生的伴侣就是梁思成一人,张爱玲和胡兰成离婚后,爱过桑弧,再嫁赖雅。婚姻这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不好说谁更幸福。
如果颜值、家庭背景、学历和工作成就四项进行比较,明显地张爱玲输啊,但是有一样张爱玲肯定赢:张爱玲活了七十五年,比林徽因活得长啊。
你们大约也发现了,这些比较是相当无聊,我们比了一圈下来也不见有收获,相当没意思。
我能理解,人们提起林徽因,就像网红PAPI酱说的“一个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可是,不太客气地说,只有少数的人关注林徽因的文学成就和建筑学的贡献,更多人关注是她的个人感情生活。
可以说,林徽因代表着中国传统上的圆满:美貌、家庭圆满和工作上有一翻成就。这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林徽因自己努力的成果,当然值得敬佩了。

只是,拿着林徽因的好比张爱玲的不好,这就有问题了。
我们人类的思维发展至今,我们已不再简单地认为单个因素影响人的一生了。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张爱玲的婚姻坎坷就断言,她输给了林徽因。事实究竟是什么样,说实在,我们无法清楚。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就是说,林徽因的好,张爱玲的不好。对于我们来说,阅读她们的优秀作品,吸取她们的人生中的教训才是正道。
这,大约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原创文:灵林玖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