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3

作者: 太仆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11:08 被阅读0次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在很久以前还没有点钞机的时代,银行是怎么训练点钞员分辨藏在真钱里的假钱的呢?

很简单,让点钞员每天不断重复的清点,触摸各种各样的真钱。

崭新的,陈旧的,一千遍,一万遍。

在触摸过无数次真钱以后,无论假钱仿造的多高明,看上去多么逼真,点钞员只要把它拿在手里,立刻就能分清真假。

回到说《论语》,孔夫子希望学生们做仁人,做好人。

什么是好人?

好人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过空泛,孔夫子为了让人更好理解什么是好人,什么是“仁”,他在讲述的时候往往会举出反例。

想知道什么人是好人?

先告诉你什么人是坏人。

巧言令色的人,多数是坏人。

要当心那些说话好听,容貌神态恭顺的人。

说话的语气和神色,反映出了内心世界的变化。

人之常情,都喜欢别人顺着自己,见到满脸堆笑,说话好听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人,很容易产生好感。

啊,原来这个人能懂我!

可这时候,觉得哎呀,这个人还不错,就要提醒自己该当心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衰颓也。

巧言令色让人容易亲近的人未必绝对是坏人。

但是仅仅因为别人顺着自己,就去相信他,亲近他,是很危险的。

也很难察觉出来。

不过现在人都聪明,看到哪种往来圆滑左右逢源的的家伙,本能不会信任。

所以最可怕的,其实是那些知道你不喜欢被人奉承,于是故意跟你在一些诸如:“你干工作不能这么拼命,你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善良”这类事上批评你。

道义上人家做的对,诤友嘛,铁骨铮铮的批评你。

可实际上对你并没有什么切实有用的帮助。

不信你被人揍了一顿,他过来动动嘴骂你太善良,没有狼性,就是不肯动手帮你揍回去。

虽然是批评,仍旧是巧言令色不是好人。

所以把巧言令色往深处思考:

确认一个人是不是好人,不要只确认过眼神,只倾听过言语,要看他做了什么。

道理很正确,就正确在实践上。

相关文章

  • 学而.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在很久以前还没有点钞机的时代,银行是怎么训练点钞员分辨藏在真钱里的假钱的呢? 很简单,让...

  • 学而(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日自省三件事:为别人(或自己)办事有没有尽心...

  • 《论语》学而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令”是善,就是伪善的神色,巴结人的神色。 满脸堆...

  • 学而篇(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

  • 学《论语》“学而篇”(3)

    今天学《论语》“学而篇”第6和第7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事父母,竭尽其力。” 我认为现在的人,特别...

  • 学而第一(3)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个人感...

  • 《论语》学而篇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现实中这样...

  • 《论语》学而篇3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

  • 《论语》学而篇3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矣。” 译:子夏说:“一...

  • 学而第一(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Confucius remarked, "With plausible speech...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nt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