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早晨看到这种悲剧,想了很多,关于突发事故安全,本人并没有经验,仅从平时的生活经验角度说说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首先,冷静。这并不容易,我的意思一方面是突发事件中能保持冷静本身不容易,做到的人不多;另一方面,一个人在突发事件中的冷静程度,很难改变,也很难快速改变,不会因为读我这篇文字就能改变多少,但希望读到这篇文字的人能时时处处的“暗示”自己冷静,以此慢慢提高自己“快速冷静”的能力(如果这算是一种能力的话)。所谓是否“冷静”,其实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脑子被情绪占据,还是被飞速的思考占据;如果思考多于情绪,算是“冷静”吧。
其次,拥挤发生时,叉开腿、屈膝微蹲压低重心稳住底盘,双手抱拳、胳膊用上力、支于胸前(双手抱篮球的姿势,也类似技击时的姿势把双拳位置从眼前压低到胸前,用于保护胸腔和肋骨),稍稍绷紧腹肌,顺着人潮移动的大致方向小幅快速滑步(注意脚下磕绊),适时卡位、见机小跳步(注意他人安全)。这段是对会打篮球或者其他运动的人说的,对自救应该有帮助。
多年乘公交和地铁的经验,我发现大多数人有一个习惯:只要手抓到了扶栏或横杆上的吊环拉手,就顾不上腿脚了。当车身启动或急停时,就只上身用力,脚下有空档都不会脚下用力、动动脚的位置稳一下重心,甚至身体随车的方向都弯成了弓形,或者被吊环拉手吊起,也不肯脚下用力稳住身体。而据我的经验,仅仅下身用力比仅仅上身用力,稳定效果更好,当然上下并用最好。
这跟突发性拥挤有什么关系?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在混乱的拥挤发生时,人会不假思索抓住身边可抓住的一切人和物体——即使脚下有空档挪步稳住,总之对腿脚的作用有或多或少的忽略,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越来越混乱的拉扯,在混乱的拥挤中是可以致命的行为。另外,女性习惯的双腿并拢站姿、高跟鞋在这种场景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劣势”——重心不稳。再加上女性运动能力、灵活性、力量等等总体都不如男性,这种事情中,女性和老幼,都是弱势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自救为先吧,自救本来就吃力,救人应该量力而行,但判断准了就要尽力而为。不多说,自救有余的人,对任何有危险的旁人,如果能救不要犹豫,倒下的一定要想法设法尽快站起来……好吧,这种事三言两语说不好。
微博上看到@梁斌penny 博士说:
1998年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和班里几个同学去一个广场买彩票,一会有人中奖汽车,一会有人中奖电视,人特别多,根本挤不到中央区,想出来也出不来,人越来越多,此时有一个中年人和孩子被挤倒,就在我们眼前倒下,我和几个同学马上组成人墙把后面群众往回推,给这两人爬起来的时间。后来平安无事。
当时倒在我们脚下,只有三个选择,1)踩过去,这样自己不会倒 2)不踩过去,我们也会因为脚被它们憋住,后面人把我们推到 3)组织起来把群众反推,并高喊有人摔倒了。千钧一发之际我们选择了3。
不多评,见机行事,量力而行,能阻止最好不过了。
关于女性多说两句,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女伴(可能多名),但女伴的形式并不比你好,尽量不要几个人紧紧扯在一起,很可能你们的力量是 1+1<1
,适时分开自救可能更好些。男性带女伴的,只要女伴状况不如你,不多说,别放弃(单身屌丝,这个真没经验)。
微博上好些账号发了这种危机情况下的应对方法,多耐心看看,说不定能救命。关于某些好习惯、能力,自己没有的话多注重训练、培养一下,没坏处。
匆匆胡乱说一通,希望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