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回去天山野生动物园。 出发的比较晚,一点出发,两点半到。排队买票。

进了景区,车在山路上走的还算顺利,靠路边停下,下车最先看到的是围在栅栏里的斑马,马先生轻声唱起《斑马》,斑马斑马,你不要睡着了......旁边的几个小朋友指着不远处说,快看,长颈鹿。我们踏上木头搭建的小小观望台,近距离接触长颈鹿。年轻的家长们把自己三四岁的孩子托举的高高的,去触摸长颈鹿。游客们把手里细细的树枝举到这只长颈鹿嘴边,它探出头,一点也不怕生,一口咬住树枝,扬一下头,松开嘴巴,光秃秃的树枝轻轻弹回来,叶子就全被它吃到了嘴里。有个游客抓了一把草要去喂,被管理员给拦住了。衬托着荒凉的背景和栅栏,远处还有别的长颈鹿,迈着优雅的步子。
接着往前走就可以看到鸵鸟们的走秀。它们对游客保持着一丝警惕,轻快地走来走去,时不时回头望一望。身边的游客把随身带的无核白一颗一颗地丢进铁丝网里,眼尖的鸵鸟们开始低头啄食,它们不挑,葡萄,面包,埋头啄食。来来回回,不缺观众。
今天山里的风有点大,扬尘,眼睛里容易吹进沙子。戴墨镜会是个好的选择。
继续坐车往前走,路很窄,只能通过一辆车。堵车途中,一眼望去起伏的山川,山坡上的草,枯黄中还带点青色,点缀上褐色的石头,觉得今天是来看油画的。 行至高处看见蜿蜒的公路,新的柏油路,亮黄色的虚线,有单反的准备好单反,没有单反的用手机,在无人无车的时候,坐下来,拍张途中的照片。还要准备好薯片,打发一下堵车时无聊的时光。
没有按门票上的路线走。这次下车先去了虎馆,天气凉了,室外的虎几乎被转移到了室内。隔着厚厚的玻璃,它们躺着,互相捉弄一下对方,慵懒地躺着。有的游客按耐不住激动,用手拍拍玻璃,对它们吹吹口哨,老虎懒懒地抬头看看游客,瞬间动作被游客抓拍。 有的游客把自己的小孩子抱近老虎,小孩们被老虎的吓得直哭。奇怪的是,大人们去逗老虎,老虎懒得理。一旦把小孩子抱近老虎,老虎就用爪子重重地敲击玻璃。没有任何解说员,只看到门口贴着旧了的海报,写着:老虎,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
出了虎馆,进了狮馆。可能是中午,狮子们也需要午休,都卧在地上。室外,高高架起的铁网长廊,钢铁框架,铁网长廊两边都是八千伏的高压电线,动物园对游客的保护措施做得相当严密。一路上到处可见警示牌:动物伤人,游客请勿下车。
沿着长廊的路线走,走到了熊馆。游客们抛面包给下面的黑熊。刚开始,两只小黑熊欢快的夺食。有点遗憾把面包放在了车上,黑马劝我不要给黑熊抛面包,因为那样会改变它们的饮食习惯。正在小黑熊们站立起来,准备用嘴巴接面包时,不远处的洞里,猛地,走出了一只体型更大毛色更加光泽的黑熊。自然界的法则很神奇,大熊一出现,小熊们掉头就跑向别处。这只大熊毫不客气,蹲坐着,扬起熊掌,抬头微微张嘴,问游客们要面包。游客们被它的架势逗乐了,相继抛面包给它。旁边铁丝网围栏里的棕熊比黑熊体型更大。同样喜爱游客们抛来的面包。
坐上车,继续走。第一次看到了狼。下车。秋天了,狼的毛色没有电视上那样好看。有游客把棍子伸进狼的嘴里。甚至还有个大胆的游客,隔着铁丝网,把手指伸进了狼的嘴里,快速抽回了手指。个人觉得这样做很不理智,狼是食肉动物,避免悲剧发生,还是要守园内规则,文明观看。
天山野生动物园很大,馆与馆之间距离较远,动物园内吃饭买水的地方较少,为了保持体力,自行准备好水和面包。
走过小桥,水面上,黑白天鹅优雅地游着,被突然到来的人群吓得,在水面上扑打双翅,溅起水花。掀起“铁门帘”,惊飞鸳鸯。金刚鹦鹉成对地站在架子上。整个园区,颜色最为鲜艳的就是金刚鹦鹉。体型比普通鹦鹉大很多。当然,鸣叫声尖锐,略带沙哑。小山坡上,巨大的“镂空鸟笼”里有几只秃鹫,“鸟笼”里有岩石,有树,有吊起的轮胎,供秃鹫栖息。近距离看秃鹫,眼神较为犀利。

猴馆,铁丝网围成,内有假山。地面上的猴子伸出爪子,向游客要面包,吃了一小块,又伸出爪子。假山上的猴子,攀爬嬉戏。
北京时间7:00,参观了最后一个馆——两栖动物馆。正在冬眠的蟒蛇,懒洋洋的鳄鱼,静止不动的陆龟,颜值较低的扬子鳄.....依然是自由观看,没有任何解说,自行参考海报讲解。
野生动物园,傍晚时分,气温骤降。
动物比人面对的孤独更为多,作为人,正确面对孤独。
14公里外,以一盘热腾腾的柴窝堡辣子鸡结束了野生动物园半日游。
斑马斑马,你会记得我吗?
我只是个匆忙的旅人啊
斑马 斑马
你睡吧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