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十来二十岁时喜欢的音乐是港台流行歌曲和帕瓦罗蒂演唱的意大利歌剧选曲,后来又觉得卡鲁索才是意大利歌剧之王。随着见识渐广,莫扎特、巴赫逐渐成为我的最爱。尤其是巴赫,他将激情与秩序融为一体,堪称完美。本以为这就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但最近得到的几张翻版唱片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这几张黑胶唱片的翻录CD是已故粤剧表演大师薛觉先和有第一花旦之称的上海妹在七十多年前的粤剧唱段。听完之后,令我大吃一惊,惊为天人!
先说上海妹,上海妹的发音气息较弱,演唱之中呼吸次数较多,有时甚至唱三个字便换三次气,发音也偏于短促,可以说是惜气如金。但就是这种唱法却令她演唱的每一个字都能用上充足的气息,从而奇迹般地增加了唱腔的表现力。她的唱腔情真意切而又收放自如,体现出情深义重而又有所节制的道德美感。她竟能用节制来表现激情,简直神乎其技,魅力非凡!她将自己的弱点转变为优势,充分体现了上海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炉火纯青的艺术修养。
再说薛觉先,薛觉先的唱腔婉转流畅,慷慨激昂,真挚自然。他的声音条件不算很好,而他所唱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带有不可遏止的自信与激情。每发一声皆出自肺腑,毫不造作;每唱一句都严守曲词,所谓“问字取腔”,绝不为了卖弄而拖腔,因而显得干净利落,分寸感非常锐利。缠绵悱恻、热情如火是粤剧唱腔的特色,而他对唱腔的处理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通过音符的上下灵动将自己充沛的感情凌驾于词曲之上,尽情迸发,却又没有违反曲谱的要求,发而显得流畅动听。这就象王羲之的书法,每一笔画都纵情挥洒,将生命力发挥到极致,却与其他笔画决无冲突,不但和谐相处,而且相得益彰。就连用“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句话也未能尽其意也!他的演唱很少有平淡的过渡,而总是高潮迭起,让我的心脏常处于“高转速”的状态。在薛觉先之外,我很难再找到第二位像他那样具有如此充沛的激情而同时能够如此真挚自然的演唱者了!薛觉先的角色为文武生,这是粤剧特有的角色,据说他的做、念、打也无一不精。他是丑生出身,很有幽默感,而且扮相潇洒俊逸,唱词儒雅,还能反串花旦,惟妙惟俏,因此有“万能泰斗”之称。据说他的弟子白雪仙这样形容他出台亮相的情形:他的出场就像一道光芒,台上台下为之一震!
听他的唱段,就连细节也会令人激动。就说伴奏,那种糅合了小提琴、木琴和传统乐器的特殊配器;那种粤剧特有的“金声玉振”式的一唱一和;那种凝聚了精气神、“坚定支持者”般的伴奏方式,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伴奏其实是无言的演唱!它是字句停顿时的吟唱,它是词外之词,它表达了连字句也不能表达的情感!大哉此伴奏!今天还有谁能奏出这样的音乐呢?
薛觉先非常深地参与到粤剧的创作和表演中。他既是主角,又是导演,还是老板。他博采众长,锐意改革。粤剧脱胎于北方戏剧,保留了北方剧种的优秀传统,在薛觉先出道之前不久,粤剧才开始用粤语来演唱。薛觉先开创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唱腔,如梆子慢板、二黄慢板等;还引进了小提琴、电吉他、昔士风和木琴等西洋乐器来加入伴奏;他向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大师学习过京剧,将京剧的长处引进到粤剧中来;他改革了粤剧的表演制度和拜师制度,规范了剧场的观看秩序;他罗致了当时很多一流的编剧家、演员和伴奏音乐家,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创作了很多引领时代精神的作品。他一生演过五百多出粤剧,灌录了一百多张唱片,拍了三十多部电影,为粤剧进入空前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表演极受欢迎,收入非常之高,而且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但这些都无法同他的志向相提并论。在一九三六年,他到东南亚进行巡回演出的时候,发表了一篇《南游旨趣》的文章,表达了他令人惊叹的志向,原文如下:
“国家强盛之道,不在坚甲利兵而在教育普及;人类进化之机,不贵物质进步而贵风俗文明,此中外哲者所公认也。戏剧虽云小道,实能易俗移风,为社会教育之利器,功莫大焉!尝考欧美戏剧之立场,其地位与荣誉,均站于最高点。比之吾国视戏剧为玩具、等剧员于贱工者,真有霄壤之别矣!觉先不敏,幼研乐歌,即欲改革戏剧,破除陋习,灌输剧员之学识,修养剧员之人格,提高剧员之地位,以兴起国人注意戏剧教育之观念。奋斗十余年矣,其效戔戔也。然讵敢畏难而释斯责!年来融会南北戏剧之精华、综合中西音乐而制曲。凡演一剧必有一剧之宗旨,每饰一角必尽一角之个性。以言抒发革命真理,则《爱情非罪》颇能阐微;以言改革锣鼓喧呶,则《还花债》实称创作。《可怜秋后扇》儆自杀之颓风;《五三鲁难记》写国耻之痛史。凡此种种,聊尽寸心,用奋艺术之精神,敢负观众之期望哉!觉先之志,不独欲合南北剧为一家,尤欲综中西剧为全体。截长补短,去粕存精,使吾国戏剧成为世界公共之戏剧,使吾国艺术成为世界最高之艺术。国家因以富强,人类籍以进化,斯为美矣!用是乘风破浪,博采广探,以增益其所弗能;游览山川,进展阅历,以成就其所未逮。跋涉之劳,讵敢辞耶?南洋群岛之行有日,同人为辑是书,以觇将来之进步,非以自衒也。书成因弁数言以告我同志,兼用自勉。”
在当时中国的戏剧界中,还有谁人具有此等眼界和胸襟?他的远大抱负,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珍贵,甚至更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薛觉先的一生,风光无限而又曲折坎坷。他经历过黑帮的威胁,被歹徒撒玻璃粉,导致视力受损;逃避过日本人的暗杀;遭受过日本飞机的机枪扫射而导致精神受损。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他实现自己的抱负。从音乐的最高境界来比较,巴赫的音乐,就像一条大河,在茂密的森林中自由地穿行,浩荡流入大海;而薛觉先的音乐,则像从大海中奔腾而至的潮水,淹没一切,所到之处只见一片汪洋!只有孔子评价韶乐的一句话可以恰当地形容:“尽美矣,又尽善也!”薛觉先将宗教般的热情,倾注到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之中,并以超然的气质,完成了对角色的升华,终于达成了他“使吾国艺术成为世界最高之艺术”的理想!
由于政治上和地域文化上的偏见,他的作品和事迹一直受到贬抑和轻视,市场上无法找到一张他的正版唱片。在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今天,我们新的一代才有机会一睹薛觉先的庐山真面目,薛觉先就是戏剧界的王羲之!我们岂能再让薛觉先的艺术和人生,像《兰亭序》那样湮没在历史的泥土中?
薛觉先这个人物的诞生虽属偶然,但和他当时所处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雄踞中国南方的岭南文化,融汇了传统的中原文化、南越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清朝末年发育成熟,成为中国文化的最新代表。而在当时,国家民族正处于巨大的变革和动荡之中。在岭南,大量引领风气之先的杰出人物应运而生,薛觉先就在这样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诞生、成长并开创出粤剧的黄金时代。薛觉先于1956年逝世,出殡之时,广州万人空巷,场面壮观,朱光市长亲自主持公祭,周恩来总理敬送了花圈,香港娱乐圈还举办了史无前例的全行业公祭。可见薛觉先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五十多年过去了,在文化竞争成为国际竞争主旋律的今天,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再去回顾这位戏剧王者的生平,再去聆听他残留在黑胶唱片中的歌声,让人意外地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惊喜。没有比较就难以知道高下,没有将世界上所有的音乐听过,怎么知道我们自己的音乐处在哪个水平之上?没有文化上的竞争,我们又怎能理解传统文化的宝贵?薛觉先的艺术不但是岭南粤剧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谨以此文,向中国戏剧的王者薛觉先先生致敬!向诞生此王者的岭南文化致敬!向孕育此王者的中国文化致敬!
优酷视频:薛觉先、上海妹演唱《陌路萧郎》
延伸阅读:1.薛觉先鼓励“武状元”跳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