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每次和爸爸下馆子都是吃的面,而且吃的都是红烧牛肉面。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在外面吃面,吃的就是红烧牛肉面,作为恋旧的巨蟹座,从此也就钟情于它了。
四川人吃面并不像北方人那么讲究,需要各种卤子或是拌菜。挂面过水加一点佐料就可以算是一顿了。红烧牛肉面亦是如此。将煮好的面放在事先做好的红汤里,点缀几颗牛肉,加点香菜就是一碗了。一直以为红烧就应该是这样的,红亮亮,油爆爆。鲜亮的色彩加上热气腾起的香味。
后来到了浙江才知道,红烧还是有另一种做法——加酱油。
那是在杭州火车站旁。大概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每次出门为图方便,总是喜欢吃面。在火车站旁的小馆子里点了一碗红烧牛肉面。当端上来一看,才发现是清汤煮的白面上放着一片牛肉,滴了几滴酱油,就算是红烧了。与记忆中那种用牛肉夹杂着香料爆炒过之后用加水烧制而成浓香扑鼻的牛肉面完全不一样,清汤寡水一看就索然无味。就像当初离开成都来到大榭——此前从未听说过的小岛上的心情一样,失望到了极点。离开了从小生长的繁华都市,一下子来到了这人迹罕至的陌生地方,虽然小岛上也算是环境优美了,但毕竟少了那种人来人往的热闹,一开始还真不习惯。
不过好在人的适应力还是很强的。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上班,下班。除了厂区就是寝室。孤独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就像故乡蓉虾肉生他乡容不下灵魂,这才有了诗和远方。
或许还有一种味道。一种来自家乡的味道。
2013年,青岛。
第一次在四川之外的地方,吃到了像小时候一样的红烧牛肉面——浮满红油的面条让人眼前一亮,几块小牛肉不禁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那时候总觉得肉是最好吃的东西,虽然只有一点点,却总是舍不得吃。直到把面吃完,肉都沉到了碗底,才心不甘的用不熟练的筷子在浓汤里荡来荡去,试图能多捞出一点额外的收获来。从那以后,实习驻地外的面馆就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地方。
刚进公司的时候,同事们都爱问我,四川人是不是每天都得吃辣椒啊?在他们眼里,吃辣吃四川人的特别。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小时候最爱吃的辣子鸡,即使嘴唇一圈已经拉得来合不拢了,仍使劲在只剩下渣滓的盘子里用力翻找起,妄图还能找到一些漏网的杂碎。吃火锅,明知道第二天会大早上的起来上厕所,也还是控制不住的,把毛肚、黄喉、藕等火锅必备之菜扔进红油锅里打捞出来往嘴里塞。直到有一天,在岛上的一家云南米线里,吃到了“麻”的味道。
或许这很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麻”才是四川真正的味道。麻婆豆腐上面有一层花椒。鱼头火锅更少不了青椒的麻喂味。那种人蛇头鼠马的感觉,或许别人受不了,但对于我来说,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
小时候对这种味道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记忆最深的就是在吃一些特别好吃的菜时,总有那么一半两半淘气的花椒壳会贴在舌根或者天堂(上颚)上,怎么弄也弄不下来。
现在才知道那是花椒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淡淡的似乎不存在,麻麻的却又让人怀念。
麻和辣是家乡的味道。 虽然早已渐行渐远,但有些东西却是始终不变的。依旧不习惯那种生吞活剥的吃海鲜,还是不进到处都是的沙县小吃馆。继续生活在两点一线的枯燥之中。
只是因为宿舍附近有了这么一家卖红烧牛肉面的餐馆,平庸的生活才会有了一点点另外的色彩——在1800公里外的那个地方,有那么一个让我回味无穷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