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作者: 益博社会工作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08:22 被阅读3次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10月8日,阴,周一

推来窗户便是苍茫的看不清远方的样子,勉强可以看见毗邻医院的几栋高楼,甚至梧桐树等等树冠也渐行渐远在薄薄的雾气里了。鸟声清脆的在楼下的香樟树和柿子树间飞来飞去,老秦站在那面粉刷过的白墙一侧,穿一身白色绸缎练功服练太极,一对夫妇正在打羽毛球。

除了一朵开大红月季花显眼外,秋风一吹就只有桐树飘落在出口拐弯处地上的三四片叶子了,和小荷叶一般大小。对面空旷的夹道里人多起来,匆匆的从家里出来,去上学或者上班,开始一天忙碌。铁路两边的红叶石楠的绛红色嫩芽一层,分出了层次,两只小鸟越过红砖烟囱跃升盘旋到对面的杨树上。

七一路口的雪松的新芽确实有青色,青松之名大概于此吧。南阳几条路正在修,车辆突然增加。际遇今天寒露,俗语有寒露不露脚,确实在裤腿中间遇到的风,自然要嫌冷了。等我到梅溪河畔的时候,吹皱的河水比之夏天澄清了不少,还能映照出鬼柳树的样子。还好,七一路的月季花还算热闹。

1

坐在办公室,把牵手计划简报的事看了看。突然觉得有必要去一趟新闻中心。去汇报一下工作,顺便去地方志和党史办找一些资料。趁着八点半上班的空挡骑着电车,中州路新修的柏油路平整快意,一切季节的变化就如影随形。过奎章阁,梅城公园的秋色已经把这里妆扮的多彩多姿,干黄的梧桐树落叶随风飘散,几个红色的香樟树老叶被嫩叶衬托,变黄的银杏树叶子一路向东。

惟有解放广场的纪念碑静静矗立,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提醒,我算错了,对今年是南阳解放七十周年,误写成八十年,对南阳老说那是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让我想起了一连串的红色往事,也提醒我需要去党史室找一些资料。只有进入孔明路才发现南阳的路曲曲弯弯,才显出左右摇摆的魅力,每一处拐弯都是造物主的恩赐。

去民管局汇报工作,把苏豫皖牵手计划简报送一份,既是汇报,也是一种交流。碰到几个同事,忙忙碌碌又一天开始了。原本想借阅一下光绪南阳县志看一看,结果未能找到,只好作罢,倒是机关党委给我基本理论读物。敬老月马上要开始,要办一些老年社会工作活动才能张扬一些社工的独特优势,是个双赢,探讨开展社工与养老结合途径方法。

2

去六号楼,没有找到党史办,说在四号楼。四号楼门口的门卫说好像在三楼你看看,上去一看是市直工委,准备再问人的时候,遇到春生哥,闲聊才知道他去淅川扶贫驻村去了,这个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各种滋味,冷暖自知。

因为相互之间鲜少交流,同在一个楼办公也互不往来。倒是跑到史志办,这是地方志的高地。想把清末民初南阳的事看看,能不能与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有所裨益。我想到办公室杨主任,见面之后还是那个亲劲儿。寒暄之后,去找了档案馆,看到了一些馆藏图书。而跟汤科长聊天之后,才知道现在也是史料不足,武学贵老师和郭文学老师的事,他们都知道,给予关注和厚望。

党史室找到了,好在遇到一个 办公室郭保春的科长给了两本红色资源汇编和南阳党史一二卷 。带着这些回孙家楼,刚到如意湖边,接到姚全军老兄的电话,王清选会长想把古宛城生态保护的事往前推一推,呼吁社会力量更多的参与。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3

天一冷,孙家楼的夹道里若空无一人,看起来也不小。空空如也,院子里的桔子随分摆,而丹桂飘来淡淡的香。我把党史资料摆在正堂,翻腾找出上次放着杨廷宝建筑言论集,因为家里找多次也没有找到。

再次置身于这个解放路与民主街的丁字路口,看车来车往,凝视那个扬州咸水鸭原来的刻字店,扭头沿着民主街回家。经济贸易学校院里是察院,正对们有个七步三拐弯。沿着这个已经断头的路,走到里面还很开阔,一个老太太,一个中间人,都说自己不是老南阳来的时间不长,可以问路口夹道东面第一家的老太太,老南阳经事多。

但我循着指示去找,门已落锁,隔壁一个邻居说,早上说心跳的厉害,孩子们把她送到医院了。只好作罢,顺着和平街,门口的张富林老人刚刚搬上椅子回家,其实好多人都知道他。

4

南门西马道与和平街交叉口西北角的一个小商店,一个六七十岁的长者坐在门口,一见面微笑寒暄。看来,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问了之后,才发现,这个生性热和人的人,反而有所顾忌。看来适当的引导,确实有好处。断断续续的聊半个小时,已到中午,只好相约下午再来。

在德美牙科找李权,他不在。只好去天主教医院,这个民国建筑,听姚崇哥说正在维修。这个医院的建筑岁月斑驳,自有过人之处。最令我惊奇的是他的隔断与吊顶,全部用高粱干编席然后用木条固定,敷石灰捻子,再贴纸。交流之后才知道现在高粱杆已是缺物了。

我笑着说高粱杆好啊,高粱可以酿酒做面,杆子可以编席铺盖。而现在竟然无人会做,就像我们看到的南阳雕版印刷一样,原来简单的事情反而变得复杂了。这些隔音隔潮的泥土设计,充满了物尽其用的智慧。

5

小仓坑的存在是个故事。所以我又一次寻踪觅迹。直接去那个冯聚合老人家,因为我确定他是诚实守信的人。上次介绍的王光理,不止三人讲到他知道的老南阳秘密。他曾经是南阳图书古迹保管员,虽然是临时的,脾气耿直,但仍然是个宝藏,需要去发掘。

在家,坐下来,热热乎乎的聊了起来,聊了这个几代未为官,但几辈子在这里生存的市井故事,可能他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他的爱人也是因为父辈都在搬运站,一起撮合成了一家人。这个把老南阳如数家珍的老人,居然把小仓坑的位置在心里深深留下烙印。

沿着已经盖满房子的小路,坑的位置,坑的边沿,坑西边的树林,坑旁边的府衙后门,都保留着印记。正在回到小仓坑的路上碰到了四十五号冯文庆的老伴,一看到就热和的打着招呼。说起了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这件事,推荐了七小的一个老师也是个南阳通,最后送给我一副字,江山如此多娇。

6

西河坡与南门西马道的牌子正对着的小商店门口的李老师也在门口,清茶已经泡上。坐着一个和李老师年龄相仿的长者。寒暄之后三个人聊了起来,聊的多的是在这个土城墙上扒蛐蛐,放风筝,捉迷藏的往事。几个老人,岁月不饶人,但往事回味也是一种美好。

郭文学老师发微信要把滴水观音送给我,一个已经爆盆的绿植,放在阳台看起来也挺好。我去的时候他一个人还在校注嘉靖南阳府注,还在讨论着古宛风情录。当然更多的是嘱托他保重身体,多散散心,不要急,慢慢来。

等我出们的时候,夜幕低垂,除了路上的红灯绿灯路灯,深秋依旧,只是寒露来了,秋天就更深沉了,明显的感到,风钻入裤腿的感觉。新修的柏油路没有护栏看起来也宽敞明亮了一些。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益博社工寒露记|益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kd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