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之爱不计回报,但也没有边界,无私的给与给了我们幸福和安全感,但超过能力不能给予的愧疚感,让子女对父母也有愧疚感。
最近母亲经常说,“父母能力不行,不能给你们创造好的条件,也让你们在一线城市辛苦”,听到父母的愧疚,多少有点自我愧疚,多少子女能创造极大的财富,让父母安享晚年,不啃老依然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不能养成理所当然啃老的心理,不然自己能走多远,大概就是父母给自己铺就得可见的路。所以对于母亲说这样的话,虽然心理上反感,也有种心理的兜底,即使自己混再差,父母依然是自己最稳健的垫脚石。
母亲的这些话没多久,看到高中同学依靠父亲的积累,做到亿万公司的总经理,这个时候也会心里发酸,本就父母铺就的路,让她们能毫无顾虑地看到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国外,是博士,是国内任意城市的安居条件,再想想自己父母,也会有些失落,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父母虽然创造了条件,也得有实力保持这个水平,所以这些人身上本身的压力也是有的,这些人本身也不纨绔,依然继承了父母奋斗加艰苦的精神,如果只停留在父母给与的条件上,难不成诅咒自己当初不投生么?跟这样的人比较,本就是自身偷懒和甩锅的勾当,那些本就出身贫寒,通过个人努力,当成富一代的人,你怎么不比,不看见呢?选择捷径和借口的营生,必然走不了太远和太长,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还是能从自我身上找问题,可能是自己的见识和偷懒,让自己安于现状,由于各种担忧,不愿投入提升自己,这本身就是自我浪费的时间和机会。
最后是父亲收到自己新给买的手机,嘴上都说的给我钱,可是被父母养这么大的女儿,还没孝敬两老,就已经成了别人家的媳妇,父亲基本没有什么消费,一个5千的手机,竟然也让父亲高兴这么久,这样一个不重男轻女的家庭,已经给了自我成长的底气,让自己在跟男生竞争的过程中,不感觉怯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能心无旁骛的投入自己的精力,所以才在学业上突破了父母的阶层,当阶层向上的时候,感觉跟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但总体原生的那种劣根性重来没有,没有影响跟老年人的相处。
父母期待自己子女更好的心一直没有变,子女希望给父母安享晚年的信息这个也没变,所以阶层突破不是在学业上的一锤子买卖,是在父母年老以后能不能不看子女脸色,是不嫌弃和不抛弃,这才是父母安全感的最终归宿。以前父母对于女儿的无差别对待,能换来晚年的养老无差别责任和义务,这才是亲情之间的不亏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