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这天下午2点,我们在上海会议室1,举办了合众大讲堂第十一讲《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及新技术展望》主题培训。

本次课程主要分为两大块,分别是“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和“内外饰新技术的展望”。在“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上陈院长用三个部分给我们做了内外饰工艺知识的普及,分别是“内外饰概述”、“内外饰主流成型工艺”、“内外饰轻量化工艺”。

在“内外饰概述”这部分,陈院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内饰和外饰分别包含哪些内容。
其次,在内外饰主流的成型工艺上,陈院长介绍了什么是“高压注塑”、“低压注塑”、“气辅注塑”、“吹塑”、 “模压成型”、“水切割”、“阳模成型”、“阴模成型”、“搪塑成型”、“3D Mesh 包覆”;在表面处理工艺上,主流的有“镀铬工艺”、“免喷涂注塑”、“水转印(Cubic)工艺(曲面印刷)”、“模内装饰(IMD)”、“模内嵌件转印(IML)”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内外饰轻量化工艺”。内外饰的轻量化工艺越来越受到车厂重视,随着工艺的发展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来讲,通过内外饰来降低整车的重量,无疑是增加了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主流的轻量化工艺有“薄壁注塑”、“低密度材料注塑”、“微孔发泡成型工艺”、“EIPP”、“镁铝合金仪表板管梁–压铸成型”等等。
随着智能驾驶和工艺的不断发展,车厂对内外饰的研究也投入大量的资源。内外饰将向着“空间”、“交互”、“舒适”和“个性”方面发展着。例如:在未来内饰部分的出风口做成“隐藏式”将可能成为常态化;取消外后视镜降低风阻带来的车辆能量消耗;采用流媒体内后视镜,拓宽了后视镜的视野,同时也使得后视镜的景象更加清晰;“智能操作面板”、“三维曲面玻璃”等等,将带给驾驶者不凡的体验。
学员们积极参与其中,在课程最后学员带着问题与陈院长进行了互动和探讨。本次培训带我们了解了内外饰的各种工艺,同时也让我们在内外饰流行新趋势上拓宽了视野。
(本次培训课件,请至OA培训报道附件中下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