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淄博哦
首先还是游玩线路和景点介绍哦
Day 1 周村古商城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周村古商城坐落于周村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周村古商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周村古商业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古商业城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
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崇祯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400米。
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淄博的风俗民情哦
周村花灯
周村的花灯出名。“芯子”更出名。周村“芯子”至少也有二百五十年历史。有“双人芯子”、“单人芯子”、“车芯子”、“拾芯子”、“桌芯子”、“多人芯子”、“芯子灯”等。所谓“芯子”就是人们高高竖起一根铁棍,顶端座子上束站着一个女姐或男童,他们扮演各种人物造型,远远望去,好象站在灯芯顶上,所以群众就称这种活动叫芯子。兴盛时,六七十台芯子上街,一溜数里路,前边锣鼓喧天,后边旗幡伞扇飘舞,间或有舞龙、滚狮、踩高跷、划旱船、跑驴、扑蝴蝶等各种杂耍、扮玩活动掺杂其间,扮者如林,观者如云,热闹非凡。周村丝绸为挂灯创造了条件,反过来挂灯又宣传了周村丝绸,推动了丝绸业的发展。到今天一年一度的周村花灯更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铜响乐器
相传,清朝初年有王启贵、王户朴兄弟在周村设铜作坊,开始只制铜质烟具,后来改制铜响器,先做货郎用的“月锣”,卖糖挑子用的尖边锣,渐渐地试制民间“扮玩”用的“采锣”、“手锣”。到乾隆年间,周村出现了较大的铜器作坊聚合成,由章丘柴性人开办。他继承王氏兄弟的技艺,先生产方式出开道锣,引进生产了奉锣、苏锣。到光绪年间,在开道锣的基础上创制了光锣,又在京剧艺术发展的推动下改光锣为虎音锣,这种锣能打出横音,浑厚圆润,宛如虎啸,很适合伴奏老生戏,又兼可作青衣、花脸戏伴奏,引起了京剧界的注意,“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所在的戏班,都曾派人到周村来买虎音锣。
周村现在生产的铜响器有40多个品种,年百种规格型号,公锣的品种就有十个。
看铜锣的制作,饶有趣味。配料化铜铸砣、锻打制片、剪圆成形、淬火、旋光、定音,每道工序都象艺术表演。
七月十五放荷灯
锦秋湖居民有七月十五放荷灯的风习,相传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
荷灯有用荷花瓣做成的,也有用纸扎制的,灯盏里装上蘸油的花芯子,点燃了,放在水中,能够顺水飘走,颜色有白、粉、红、绿、紫,绚丽斑烂,每个灯的样子都很独特,有荷花骨朵儿灯、含苞待放灯、正在开放的莲灯、莲瓣全张灯、哪吒闹海荷灯、凌波仙子舞长袖荷灯种种。
放灯以前举行简短仪式,放灯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一片欢腾。
荷灯放出,照得湖中闪闪烁烁,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哦,大家记得关注我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