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宝宝摔倒,我会第一时间跑过去,:“是不是很痛?妈妈很心疼。”下次他再碰到桌角上,他会告诉我“痛”。我会告诉他,我知道他的感受。他明白妈妈知道他痛。
今天晚上,宝宝自己玩车子。在客厅推来推去,不小心撞着我的小腿上了。我告诉他,妈妈的腿被车子撞着了,痛。我把裤脚卷起来,给他看看碰着的地方。他连忙蹲下来,用手轻轻的摸了摸被蹭着的地方,还帮我裤脚给放下来。
当时那一刻,真的是被他的动作暖到了。那么小小的人,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我知道他的动作是模仿我的,因为每次他摔倒了或者碰着了,我都会那样做。
休完产假,我回去上班。只要我一上班,宝宝就会哭闹得厉害,让我抱抱,不愿意从我的怀里离开,每一次都像是要生死分离。后来,慢慢地,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告诉他,别担心,妈妈今天要工作,要去上班,晚上就会回来陪宝宝,白天爷爷陪宝宝。一开始他是不理解的,坚持天天这样。现在却像大人一样地对她说:妈妈,拜拜。听到儿子干脆的道别,我眼泪差一点落下来,我觉得,儿子是懂她的。
先懂得了儿子的担心,儿子随即还了我一个懂得。
同情心有两种。一种是对弱者的可怜,但内心同时有一种我很好很强大的自恋。另一种是共情,即,我深深地碰触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共情能力的构建,就源自于能彼此碰触的母婴关系,而它的基础,是妈妈能看到婴儿的感受。
这两件事情表明,确保孩子有安全感,需要父母和孩子建立共情的情感,明白孩子的感受和担心,明确给出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懂孩子的。和孩子解释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孩子能够懂得父母,同时会做出相应的反馈。
我是一名新手妈妈,学习着如何做一个懂孩子的妈妈,学习如何和孩子更好的相处,更好的引导孩子自我的发展。争取做一个懂孩子的好妈妈,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