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话叫“知行合一”,“知”指认知,“行”就是行为,这是理想状态。一般我们认为,没有好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还没有到,所以要提升观念。但实际情况是,有知不一定有行。
做霍桑实验的梅奥大教授,专门研究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应该理解尊重人的重要性。但他却在宴会聊起一本叫《沉沦》的书,大讲读后感,这时候就会有很多人附和自己也看过这本书,也来谈心得体会,但事实上根本就没这本书。梅奥名气很大,但在哈佛大学人际关系一般。梅奥教授并不是个例,心理学研究已经告诉我们,自以为是、嫉妒、羡慕、恨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并不是他们不理性,而是有着天然的局限性。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却做不到,但自己并不觉得没有做到。有认知,但却没有外界公认的应该有的行为。知行不一却以为知行合一。
其实在梅奥教授这个案例中,还存在一种认知不协调,就是我们以为先有知,后有行为。认知会决定行为,你学习的知识多,做出的事情就一定对得住你的知识储备。你可以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1976年学者们研究选举时发现,相对于投票前的选民,投票后的选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投票的候选人会取得胜利。他们现有了行为,先投了票,投了票之后他就把希望当成了胜算。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购买了某只股票,你再看这只股票的眼光就不客观了,你总是希望它涨,所以你也无法用理性的心态去考虑什么时候把它卖掉了。
其实你可以先过好这一生,再懂得这些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