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
十年之前,日威于国外没有太大知名度,几乎只供国内销售,而且威士忌本身不受传统日本人欢迎,国民反应一般,需求量也不高。
十年之后,日威身价水涨船高,在全世界都供不应求,甚至有越来越多的酒款停售。
在“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下,一瓶山崎12的价格,已经飙至接近十年前10倍的价格;一瓶余市12,也再难觅5000以下的价格了。
(余市12年过去2年的价格走势,数据来源kakaku)
于是,有人说,历经了二战后长时间低迷的日威,总算复兴,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时代。可是,就在这复兴的十年间,几乎每隔两年就会传出日威“崩盘”传闻。
2013年,日威热潮渐起。当年的《Whisky Bible》将山崎2013 sherry cask推至顶峰,引起全球轰动;2015年余市宣布停产年份酒,引发抢购潮,全城抢购。
2015年5月,一瓶山崎50年以25万港币成交,创下日威单瓶最高纪录。
2015年8月,一瓶轻井泽1960以92万港币成交,价格惊人。
有人问:爆炒日威,高处胜寒否?
答曰:否,需求量大,未见泡沫。
(2015年苹果日报)
2017年轻井泽一度冲上威士忌杂志拍卖指数榜首,随后被麦卡伦反超,炒价稍作回落,日本机场免税店中日威依然难觅影踪。于是,传闻“日威大时代已完结”、“日威又到绝境”。
2018年,白州、響宣布停售旗下部分产品,一夜之间,白州12冲上2000元高位,一度逼近并超越同门师兄山崎12。
10月,二级市场受大量水货冲击,山崎12价格甚至低至1400左右价位,再次引发“日威崩盘”论。
(白州12年过去2年的价格走势,数据来源kakaku)
日威真的崩盘了吗?
请记住这么一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供求关系,免不了要从两面去看。
需求激增,陈年威士忌供应太少,都是不争的事实。
日威价格太高,炒的人多,喝的人少,手握大盘的人怕吗?
肯定怕!
先声明,我们从不鼓励炒货,更不鼓励大家在无法判断酒的来源及真伪的时候去买不明渠道的各种“水货”。
事实上,日威行货的价格依旧很稳定,配额也依旧不够分。
要了解日威,我认为需要从三方面去观察:品质、开瓶率、价格。
就让我们从品质说起吧。
日本约有20间蒸馏厂,一些历史悠久,而有些开厂只有短短数月。
这些酒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2010年前的酒厂十个指头就能数完了:
首先是几家老牌酒厂:山崎(1923)、余市(1934)、宫城峡(1969)、白州(1973)、富士御殿场(1973);
然后是80后到2010年间的酒厂:明石(1984)、信州(1985)、三丸郎(1990)、秩父(2007);
余下的都是2011年后遍地开花的新厂了。
(数据来源:2019威士忌年鉴)
历史悠久的酒厂因经营多年,累积足够经验,所酿制的原酒品质通常不会太差。
不少威迷认为,山崎18、響21等旗舰产品的品质仍然能保持甚至超越往期水准。
不同于苏格兰蒸馏厂,日本酒厂之间的不会进行原酒交换,为了得到不同风格的原酒,日本蒸馏厂不会执着于只使用一种形状的蒸馏器。
以山崎为例,去过山崎酒厂的威友可能也会发现,2017年山崎的蒸馏器已经增加到16只,共有7种不同形状的蒸馏器。
如此一来,山崎这家蒸馏厂就可以制作出至少40-60种不同的原酒,再加上同集团的白州蒸馏厂,整个宾三得利集团可以制作出至少100种原酒。
同样的单一麦芽酒厂,山崎和白州却有更多不同风格的原酒进行调配,或许这也是日本威士忌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日威的另一巨头Nikka却并未因受追捧而增加产能。
同时,由于余市和宫城峡两间酒厂高年份原酒在过去数年被消耗太多,因此没有办法以高品质的老酒来调配竹鹤这个品牌,乃至近年的Nikka的出品并无太大惊喜。希望这个情况能在不久以后的将来能有所改善吧。
至于遍地开花的新厂,信州在停产20年后重开,秩父乃羽生后人,这两家酒厂也算是熟悉的面孔了。
两者而言,秩父的表现更为优秀。从2010年开始,伊之郎和他的团队就时常去北海道购置水楢木,并且自从2016年开始,他们的制桶工人也开始日夜完善自己的制桶技术。
再说开瓶率。
朋友圈常有笑称,如今仍能把日威当口粮的想必家里有矿才行。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现在要买一瓶威士忌也并非易事。
曾经日本机场免税店内有很多选择,可如今在日本本土也很难买到价格合适的日本威士忌,除非你愿意选择任意的无年份或者各式“新”的威士忌。
现在的老牌日威中,单桶市场已不见踪影,余市及宫城峡停止供应有年份的威士忌;曾经各酒厂推出的特别版威士忌,如余市重泥煤、宫城峡雪莉桶、白州波本桶、山崎水楢桶等等,也早早撤离流通市场,连山崎近年的年度限量版也自2018年停止推出了。
这也是令许多日威迷失望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价格飙升,另一方面是可选择的酒款越来越少,市场上还充斥着各式标着“日本威士忌”的酒款,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伪日威的圈子,如此一来,日威的开瓶率并不乐观。
但酒终究是要来喝的,没有开瓶,缺少普及性的酒款,如置流沙之上,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日威将会变成有价无市,不管你想要什么,都无法支撑。
最后谈谈价格。
我想,日威的价格大家免不了有爱有恨吧。
这些年日威的价格不断上升,威友需要付出的金钱也比以往更多。
但其实几个大的品牌的自2015年起并没有大幅加价。
譬如山崎、白州、余市、宫城峡、響、竹鹤这些酒款的建议零售价并没有太多改变(但据称2019年会加价)。
(图片来源三得利官网)
只是由于需求太强劲,一推出市面便被抢购一空,然后转手再转手,当我们到手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手,所以才令大家觉得日威的价格不断在上升。
(山崎12年过去2年的价格走势,数据来源kakaku)
拍卖场上,山崎高年份、单桶酒款以及羽生单桶走势凌厉,屡创新高。
另一方面,像轻井泽这类威士忌由于炒家太多饮家太少,也并非任意轻井泽都值得收,2017年冲上高位后并没有太大变化,造“神”传说开始放缓。
而一般饮用级别的日威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如果你选择投资日本威士忌,要小心选择,并非每一款酒都会升值的。
此外,不少威友都会疑惑,盛名之下的日威,真的值这个价格吗?
威士忌是需要时间陈年的烈酒,新酒熟化的速度赶不上销售的速度,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威士忌,基本上要依靠10年前甚至更早时期所生产的威士忌作原酒。
尴尬的是,那正是日威的黑暗期,原酒严重不足,大酒厂珍惜羽毛,不肯也真没太多高年份老酒可用。
从前面的表格也可以看出,日本威士忌酒厂产量前5名产量为1700万升,占总产量的96%,而麦卡伦酒厂1年的产量是1500万升。
可以预见的是,精品日威的数量在往后一段时期内只会越来越少。
而现实却是由于日威法例相对宽松,一大堆新厂、新品牌如同雨后春笋般攻城掠地。
根据英国税务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目前有27家日本公司从英国进口大宗苏格兰威士忌,而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五年中,散装运往日本的苏格兰威士忌数量增加了四倍。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威士忌被冠上“Japanese Whisky”的名头上市贩售,并宣称“性价比”极高。
我就纳闷了,一款名不经传的无年份调和威士忌,5、600元的价格,能算“性价比高”?就凭“日本威士忌”这几个字?
最后,我想说,日威从无到有,用了不到百年的时间;近10年间,更是创下了难以复制的辉煌时代,凭的是坚持优质的匠人精神。
如果你是饮家,老牌威士忌仍然是非常优秀的,例如山崎、响、秩父等等。
如果你是日本威士忌投资者,个人认为最值得投资日本威士忌的年代已经过去,往后数年日本威士忌价格不会有很大变化(当然极度罕有的酒款如山崎50年等则另当别论)。
我并不排斥新品牌新酒厂,如台湾噶玛兰也有相当不错的出品。
但目前一些日本新厂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两者共通点是都没有太多蒸馏威士忌的经验。
威士忌是时间的产物,宾三得利公司此前曾预估,到 2026 年,该公司的产能或许可能追上需求。如此还需要有十年八载的时光,威迷会一如既往痴心等待,还是会被各式“粗制滥造”、“良莠不齐”的日威新品伤透后离场?
如艺术品需要时间凝聚,威士忌的价值也往往与历史相关。
在等待的同时,你是愿意捱贵货,还是找其他替代品?
你觉得日本威士忌最光辉的时代是不是已经过去呢?
欢迎跟留言和我们分享哦~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淚
不是為你而流 也為別人而流
END - THANKS
编辑:宝教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