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爱好者
惊蛰——要吃梨,要养肝,还要防小人,还要注意这些……

惊蛰——要吃梨,要养肝,还要防小人,还要注意这些……

作者: 自撰一良方_服之_卒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1:27 被阅读2次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走而出矣。”

一声惊雷,犹如田径场上的发令枪一样,惊醒了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走兽,地上万物也开始生长,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便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

最开始,惊蛰叫做启蛰,后来为了避汉景帝刘启讳,才改为“惊蛰”,唐代之后,没必要再避讳刘启,所以启蛰又被重新使用,但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叫惊蛰,这个名称也就沿用了下来。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在汉代以前,惊蛰原本坐在二十四节气的第二把交易,后来因为气候、物候的变化,惊蛰和雨水颠倒了顺序。先改名,后又改排名,惊蛰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节气。

在惊蛰之前,小动物们纷纷冬眠,不饮不食,藏匿于土中、底下,称为“蛰”。到了惊蛰,天上一声惊雷,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动物,故为“惊”。

这时节,不仅小动物们纷纷醒来,就连潜龙也开始抬头,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农历的二月初二,就在惊蛰前后,有时甚至是同一天。这个龙,实际上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年二月二,龙角星在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龙一抬头,就意味着春耕的开始,所以那句俗话后面还有一句“大家小户使牛耕”,人们也在这时节盼望着第一声惊雷,预示着一年的丰收。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开始发芽,所谓“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三候

惊蛰分三候,每候为五天: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桃花在严冬时蛰伏,到了惊蛰终于开始盛开,因此,惊蛰后去郊游赏桃花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整个寒冬宅在空调房里,也该走出去拥抱大自然了。桃花的花期很短,要赏花的朋友得抓紧时间哦。

二候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拥有美妙歌喉的黄鹂鸟,在古代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人们把黄鹂鸟的叫声成为莺歌。在惊蛰第二候的五天里,会用歌声陪伴着每一个人。

三候鹰化为鸠:这其实是古人的一个误解,因为到了惊蛰,原本遨游于天际的雄鹰开始找安全的地方藏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则开始求偶鸣叫。古人看不到鹰,反而看到很多鸠,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惊蛰习俗

蒙鼓皮:雷神是惊蛰的节气之神,在古人的想象中,雷公长着鸟嘴人身,还有一双大翅膀,一只手拿着大锤,身周环绕了很多天鼓,雷声便是雷公用大锤击打天鼓发出的声音。惊蛰这天,雷公开始击鼓,人间也趁着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祭白虎:惊蛰以龙抬头为第一大事,而白虎在民间传说中则是搬弄是非、口舌之神,民间又以为龙虎相争,所以在龙抬头这天,白虎必定会出来搬弄是非,甚至吃人。所以人们为了让白虎不要调皮捣蛋,会在祭龙王的时候,一道祭白虎,以祷全年不受口舌之争。

打小人:惊蛰一声雷,既然唤醒了底下的小动物,那人们自然也会有困扰——蚊虫蛇鼠这些令人讨厌的动物昆虫也开始活动了。于是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等具有香味的物品来驱赶,后来就演变成了拍打对头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也是打小人的前身。

各地打小人的时间不一,但主要还是以“惊蛰”为盛。小人和白虎、虫鼠一样,被一声惊雷唤醒,要开始调皮捣蛋,因此必须要揍他,免得被他所害。

惊蛰养生

节气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并结合自身体质进行合理的起居、饮食调养。

在之前的雨水节气中,我就说过在五行中,肝胆属木,而春季又对应五行的木,所以春季与肝相应。所以惊蛰要注重养肝,因为在中医看来,此时人体内肝阳之气上升,阴血就相对不足。阳气上升,也顺应着万物生的提点,因此在这时养肝,助益脾气,令人五脏和平,会使人的精神、气血都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不仅传统中医如此,在现代医学的调查中,惊蛰也是肝病高发的季节,此外,流感、水痘等也容易在惊蛰爆发,大家要注意预防。

饮食方面:当然还是要以清淡为主,多使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低于病菌入侵;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惯,这是因为惊蛰气候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人也就容易口舌干燥、咳嗽,梨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冰糖雪梨大家都吃过吧?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多散步,但是要慢慢走,这样可以起到愉悦精神、健康身体的作用。晚睡早起,不是叫你熬夜,不要给自己熬夜找借口,伤了身体我可不负责——因为这也不是我说的,是《黄帝内经》说的: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惊蛰诗词

最后还是老规矩,用相关的诗词来作为惊蛰的结束语: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韦应物这首《观田家》语言非常平实,从微雨和惊雷起笔,紧紧扣住主题“田家”,点出了“众卉新”的节气特点,也引出了“春耕”自此而始。

如果说开头两句还有一点春来欣喜的感情,那么从第三句起,画风就变了,他站在了劳动人民的角度,抨击社会现实,又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诗人泛舟湖上,周围都是小年轻,生怕别人嫌弃他年纪大了,赶忙说“儿童莫笑是陈人”。这就就开始描写惊蛰,从雷动风行、到天开地辟、到鳞鳞江色、到嫋嫋柳丝,一副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相关文章

  • 惊蛰——要吃梨,要养肝,还要防小人,还要注意这些……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走而出矣。” 一声惊雷,犹如田径场上的发令枪一样,惊醒了蛰伏在地下...

  • 惊蛰吃梨的正确打开方式|注意,你可能过了个假惊蛰

    “今天惊蛰要吃梨” “今天惊蛰要吃梨” “今天惊蛰要吃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从小念到大的真经,你真的懂其中的...

  • 惊蛰是吃梨还是养肝?

    网传: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蜇。 惊蛰吃梨源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

  • 吃梨的好处

    虽然梨性寒,但是只要不空腹吃,不要吃过量,梨还是非常好的水果。梨清热解毒,润肺养肝。尤其饭后吃,好处多多。 吃梨,...

  • 聊吃

    惊蛰吃的传统食物之一 梨子 今天惊蛰,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

  • 春季养肝正当时

    春季养肝,在饮食上,要合理调配,注意均衡。中医认为,“春夏养肝,秋冬养阴”,春季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

  • 祛湿养肝,季节到了

    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养肝护肝。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护肝、滋养明目,平时要注意休息,保持...

  • 人为什么要当妈妈呢?

    妹妹问我,人为什么要当妈妈呢? 感觉咱妈没我们,就可以赚钱自己花了,但是有了孩子就要吃苦养小孩,还要教育她,还要操...

  • 桑葚菊花茶

    现在是春季,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肝要条达、肺要清肃。在春天,肝的问题会被放大,所以要特别注意舒肝气、养肝血。 尤其...

  • 点点记录与感悟

    养肝护肝与自律:喝酒要问问自己酒量如何,还要问问自己的肝受得了吗,如果不行请说"不喝,我的肝受不了",看看周围肝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惊蛰——要吃梨,要养肝,还要防小人,还要注意这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h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