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少妈妈,天天在陪孩子,但是你是否想过,你真的是孩子心中那个“伴”吗?
今天一早去给孩子买了老豆腐油条,回来的路上老远就听到一个孩子在喊,顺着声音望去,只看到一个瘦瘦小小的灰色身影,带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他的面目,他持续地喊着,声音有些尖锐细长,快走到近前,我看到了他旁边的妈妈,一个眼晴望着地面,面无表情的妈妈,孩子喊完,妈妈依然无动于衷,于是我看到小男孩拽着妈妈的胳膊开始打妈妈,这时妈妈有反应了,说“你打我干吗”?小男孩继续打妈妈,妈妈开始和孩子交流。

这个现象让我看到,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妈妈与渴望被妈妈关注的孩子。虽然妈妈拉着孩子的手,心却不在孩子身上,妈妈只是人“陪”在了孩子身边,却无法成为孩子灵魂深处的那个“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于这个孩子,妈妈在他眼中就是个“死人”,当孩子打妈妈,妈妈应答时,妈妈就被”激活”了,当妈妈变成“活人”时,母子才有可能进入沟通阶段,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爱人、父母在一起时,是“活的”时候多,还是“死的”时候多呢?

由此让我想到,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年代,他(她)们对很多有形的东西早已是司空见怪,习以为常,真正缺乏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孩子的孤独来自缺少灵魂的“伴”,又有多少父母能够成为孩子那个灵魂的”伴”呢?如果恰好你是,恭喜你的孩子,她(他)是个幸运儿。
如何成为家人灵魂的“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习得,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获得的,如果想让自己更幸福,不妨学起来!

永红 曼陀罗心理治疗师、家庭教育指导师、NLP国际执行师、青岛新阳光心理研究所中级研修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