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先生人生三书中有本叫《孩子你慢慢来》,我这篇随感题目的也确有蹭热度之嫌,虽然这本书只看过介绍,但觉得龙先生真正想表达的却正如标题所言——家长你慢慢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并不追求“快”,嫌慢的家长。)又到暑假,看着孩子们匆忙的身影,正好谈谈学习这件事。
1.学习不是花钱买服务,学习有它自己的底色。
我有一个在销售行业的朋友,回家过年闲聊时提到,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做是一种销售行为,是一种服务行为,让你的客户相信你,愿意买你的产品。之后我们又聊到其实教学也可看做是一种销售行为,最终得让学生接受你讲的课,算是成交。当时觉得挺有道理,但隐约之中感觉似乎有一丝不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视野的开阔,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教育行为不是服务行为,学习也不是花钱买服务,学习有它自己的底色。
学习的底色究竟是什么?难度!
没错,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我们都有过学习经验,或者是抽象的书本知识或是具体的生活技能,无数次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由不会到会才叫学习。要知道,人是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一台冷血机器,神经元之间往往需要在反复刺激并消耗能量的状态下才能建立稳定的联结。换句话说,学习过程一定伴随着难度,有没有难度是当事人学习与否的唯一标准,难度越小—学习的内容越少且不保值,难度越大—学的越扎实且越保值,可谓真是越容易习得的就越容易失去,越不易习得的越不易失去。在学习这件事儿上,无任何捷径可走,所有对“速成法”的期待,本质上都是一种妄念。
明白了学习的底色之后,我们来回过头看看,为什么学习不是一种你花钱了就能买到的服务。
2.学习不能沉溺在虚假的 “爽”感上。
对于人的大多消费行为而言,花钱能带来“爽”感。通俗点说,花钱消费,就是图享受。但,如果是花钱买教育呢,会怎样呢?不要忘记咱们前边说的学习有它自己的底色!
我们不难想象,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嘛,教育机构真会把自己当做服务者,主动地迎合金主。此处不免让人想到《新喜剧之王》中的对白‘你一定会赢的,你是最棒的。只要你给我钱,我就会继续说’。当然他们不会如此直白,但既然收了钱嘛,我就让你学习学到“爽”翻天,学到“欲罢不能”!可问题就是这与学习的底色是相矛盾的,这些“爽”感绝大多数是种错觉,而很多孩子甚至是成年人也容易沉溺在这种虚幻的错觉上。那为什么会有错觉呢?原因如下:
1.过度鼓励和表扬
2.老师会拆解复杂问题然后讲给孩子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少有真正的深度思考,但正因为这种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的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学习很轻松的感觉”,在这种少许思考、大量的练习的模式下,一个结果就是——过度拟合,即做过的题目或者类似的题目还可以,若从未见过就不知所措,真是的世界复杂多样,这个问题其实很严重。
3.因为第2条的原因,孩子会对学习方式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一旦脱离了一个“说书人”就很不适应。在这里我还要特别点下《科普片》,个人观点是,可以看但不要沉溺。
也许世上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通过花钱来让自己“爽”起来,但唯独对于学习这件事儿上的投入(也许很大程度上仅存那点儿有价值“爽”感,就是多少消除了你的一些焦虑感),家长最好能够克制些。
当然我这里说的学习更多的指代的是认知,而非单纯指代做题向的学习。
最后,不能只破不立,如果需要干货,我这里也来一条。
如何学习?
所有使你感到酣畅淋漓的学习方法都值得我们反思,
不要依赖别人给自己降低学习难度,要自己动手,在真实生活中去练习!
此篇文章只为提醒大家孩子学习的大致方向,感兴趣的可自行搜集与学习相关材料,值得花时间。
当然也可待后记。
钢琴、绘画、外语…… 这些被许岑称为自然主义的东西,也可以自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