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讨论的是怎样做好提前规划,判断一件事是“考虑清楚再去做”还是“先去做再来调整”。
以前老觉得谈婚论嫁生儿育女还离自己很远,尽管小学的时候就老和同学互相讨论多少岁会结婚、想要几个孩子的问题(你应该也有吧?),初中被父母学校管教得严就开始想以后自己以后有了孩子打算怎么去教。不过有些事真到面前了,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就像学业生涯结束的那一瞬间,总感觉自己什么都还没开始呢就要离开了。
生活很难准备得周密,因为我们很难真正弄懂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常会把别人口中讲述的事情看得很轻。并且,虽然遇到重大事情时,人就容易被唤起情绪,但大都记性不好、持续不久,感受过去了也就忘记了。相信你我都没少经历那些因为准备不足而懊悔的时刻。越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越是后悔无奈。
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必须要面对这些时刻。
比如曾经被动选择的岗位觉得不理想,想要辞职创业,就得计划好自己深耕的领域;
曾经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想捡回来,就要考虑怎么和现在的工作取得平衡;
曾经在一个行业里工作了很多年,现在企业调整要进入新的领域,发现自己完全不懂,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因为难以放弃现在拥有的,又看不清未来,所以才会不知道选什么。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等事情到面前了再跟着势头去追,往往是来不及的,我们还是得尽早判断,为了之后做准备。
我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不管是一开始选择做了再说,还是后来深思熟虑,都好像不太明智。
婚姻、事业、技能、投资这些之所以难以做选择,是因为自己害怕遭受痛苦和损失。
但是痛定思痛仔细想想,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去选,而是在考虑“先想好还是先去做”的犹豫过程中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事情真到面前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耐性,匆忙做出决定,事后才发现它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所以说,缩短决策路径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关键一环。
一味陷入取舍或盲目去采取行动都不是最佳选择,在我们放弃不了现在的一切时,应该回过头来学习优秀决策者的方式,有意识地重新分配我们花在决策和行动上的力气与时间。目的是让决策的结果变得稳固可依赖,然后在行动的时候放缓节奏,减少阻力。
这个技巧总结起来就是:
在“想清楚”方面“下大力气、少花时间”;
在“做事情”方面“用小力气、多花时间”。
举例子来说,如果你想转到一个新的行业或是跳掉一个新的职业上,要判断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向、发展潜力、职业的延展性,还有实际工作中你可能面对的问题。
这时候你就先别考虑两难的选择,更需要做的事是:
**1. **竭尽所能查询中外各大行业媒体资讯、业内企业投融资情况、相关职业招聘要求,还有你感兴趣的企业相关信息;
**2. **有初步了解后,想办法去找到身边可能了解相关行业的朋友,接触一手资讯,仔细询问你能想到的一切情况,为决策积累信息依据。
这两方面的工作可以用相对集中的较少时间完成,其目的是对目标形成完整认识,即使有疑问,也可以在信息中直接找到。你不需要统计所有的信息,而是待收集了这些信息之后,进入第三点最重要的部分:
**3. **最后利用这些信息的交集,选择出这个行业或职业中最需要的一个特质,一定只找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点。然后将其放在你现有的工作中去开始积累。
你会发现,对单个点的判断要比计划一个全局方案容易得多,也更容易让自己开始行动。
利用这三个步骤是完成了我们做决策的过程,而后半部分主要就是在行动中去调整。考虑拉长自己预期的准备时间,将力量均匀分布下去,慢慢发力才好做到持续不断。因为只要不去选择要放弃什么,只盯着你觉得最重要的事,在行动的时候其他事自然就会给它让道。
举例来讲,如果你想转行做广告公司或者新媒体公司的策划人,那你一层层了解之后可能就会发现,这个行业里对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对美学的敏感度还有对消费心理的把控都比较注重,你可以就挑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某一项,然后在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可以训练这项能力的实例,每周、每天做一点成绩。
比如不管是创造性、美学还是消费心理,你都可以自己私底下抽点空,试着为现在的公司或生活中遇到的其他商家设计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宣传图片以及分析消费报告等等来实现能力锻炼。
又或者你是想转行做针对海外投资的行业媒体主编,就先用第一阶段的三个步骤对这个岗位抽丝剥茧,最终确定出的那个点也许就是“掌握专业内容的编写”这一个简短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就可以在生活中自己训练写行业稿、总结相关内容做行业分析,甚至可以去一些行业媒体上试着投稿,寻求反馈。给自己布置灵活但紧凑的小任务,发现有哪些需要的技能模块再往上面添加,始终记住以你确定的那个点为轴心,不要偏废就好。
过程中切忌犹豫、或怀疑自己在一个小角度上付出太多。要知道,不让自己因为动摇而浪费时间,这是第一阶段要下大力气的主要原因。既然你判断了大方向,从中推导出的核心点就不会有错。如果这一点是这个行业里最必不可少的技能,那你花再多时间去提前积累都值得。即使日后了解得更深了需要调整,你也会惊讶发现,自己早已训练出了可以做出调整的能力。
总而言之,尽你所能去了解一个行业或职业够不够好,而不是先考虑自己要不要投身。然后再更均匀地花时间去经历相应的工作、积累能力。持续这样做的话,下次遇到合适的机会,你就有能力去抓住它。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总结出的小方法,因为是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所以举的例子比较具体。就思路而言,也可以类比《精益创业》的方法论。
不过开玩笑的说,我觉得这更像是在串一个肉串,先挑好最主要的大铁签(你非要用红柳木也行),然后一点点、均匀地串上你想要的食材。就像我们上次说的,别只积累在心里,以价值为目标。不管怎样,你最终也能获得一个完整有看相的作品。
如果你还没有判断好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也可以把这个“羊肉串法则”应用在更靠前的决策步骤上,或是套用在生活中其他方面。欢迎交流新想法~
今天就到这儿,下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