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陕西省宝鸡市。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公园前三世级,印度阿育王将释迦牟尼佛舍利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法门寺为其一。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李渊改名“法门寺”,沿用至今。
自唐贞观年间,朝廷对法门寺进行扩建,形成"二十四院"。改建寺塔,称"护国真身宝塔"。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奉宝塔舍利。
咸通十五年正月初四(847年),唐僖宗恭送佛指舍利安奉宝塔地宫,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地宫封存。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气势,宋徽宗亲书"皇帝佛用"。
明代隆庆之年(1569年)关中大地震,四级木塔崩塌。万历七年,当地民众集资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7年修缮宝塔时发现地宫,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指舍利重现于世。
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这些稀世珍宝目前被收藏在塔西的法门寺博物馆,这些文物之精美,等级之高,品类之繁、保存之完整为隋唐考古之所仅有,是上世纪中国考古发现,在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美术史、中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博物馆收藏的这些稀世珍宝,全面展现了法门寺珍贵的文化遗产,再现了佛教大千世界和大唐王朝的历史辉煌。
2004年法门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1992、2002、2004、2005年佛指舍利先后赴泰国、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瞻礼供奉。2010年,成立"法门寺佛学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