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珑
昨天听了嫩冬瓜的分享,他提到《成为一个作家》这本书,里面有一句是:无意识写作,是成为一个作家的基础。
无意识写作,是成为一个作家的基础
这让我想到自己现在开始想连续写的随笔就是如此。
随笔为什么叫随笔呢,因为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写,往往想到什么写什么,和正式的写作相比,它的创造显得更加随意。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会喜欢写随笔的原因,因为会觉得自由和愉悦的。
写随笔,我认为也是一种对文字热爱的体现。
最近在研究如何写微头条,之前写了几十篇是随大流写的,觉得意义不大。现在发现写微头条其实非常锻炼人,因为它不仅体现写故事的能力,也能体现自己的读者思维。
比如,昨天我根据热点自己编了一个故事。评论很多,但是阅读量很低,所以我在反思其中原因。
经过思考,很可能是因为故事讲的是二婚要彩礼的事情,读者有争议所以会评论。但是因为故事叙述的比较平淡,所以看的人不是很多,就像婉儿姐之前分享的时候讲:观众以为剧情会比较狗血,但是并没有,所以不是很符合他们的期待,阅读量就不高。
这个微头条给我的启发是:还是需要多写,多写才能发现问题,写的越少,越发现不了问题,进步也越少。
由此想到,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经验和积累的,不能着急,也不能瞎忙,要向优秀的人靠近。
所以我最近在陆续听优秀的人分享,记下重点,然后模仿和实践。
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今天读秋叶大叔的《时间管理七堂课》的序言时,作者说在他的教学经历中,发现想要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只看书不动手是不行的,很多人会陷入一种“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好”的困境中。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我自己也经常面临这种情况。
秋叶大叔给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很中肯,我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每阅读完一个章节,要写一篇阅读心得,最好和人交流和讨论,起到复习和消化知识的作用。
其次,根据书中提到的方法,持续输出。比如每天的随笔练习或者长文练习,然后发到各个平台,并通过阅读数和点赞数检验效果。
最后,再次复习和巩固知识,重点是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
其中,前两点,是我现在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我会把自己写的文字发布在不同的平台,观察阅读量和评论量,以此观察读者的反应、喜好、态度等等,来检验效果和价值。
最后的实践和运用,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之后我需要持续做的事情。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再好的道理你知道了却不做,还不如不知道。
持续行动,不要停,停了就没感觉了
今天早上6点起床,这个时间原本不算早也算晚,但是因为行动迟缓,真正坐到书桌前的时候已经是6:45了,还是挺惋惜的。
不过,想想虽然时间不多,可已经决定做一件事情就不太想停下,毕竟一停下就会和之前无法接轨。这样对自己说,然后就专注了半个小时。
虽然时间很短,但也因此而开心,因为没有中断的学习,才有可能进步。
End
我是玲珑学姐,今天是写随笔的002天,感谢阅读,希望和你一起成长,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