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傲慢与偏见》最为有名。
《傲慢与偏见》从图书到影视作品都有很多的受众,影视剧更被翻拍了好多次,每一次都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
其中2005版应该是最忠于原著的一版吧,但就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书籍,因为书籍总能提供不同的想象空间。
英国当时的继承法真的有些看不懂,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不同,同样都是只有女儿的家庭,达西的表妹就能继承大宗的财产,而拥有五朵金花的班纳特家没有儿子,五个姑娘没有继承权,一旦班纳特先生去世,侄子柯林斯继承他的财产,这五个表妹境况堪忧,没准儿只好扫地出门了。
因此,也难怪班纳特太太最大的乐趣就是带着女儿们到处参加宴会,忙着将姑娘们早点推销出去。

可为什么班纳特家的小姐们性格如此不同的呢?真的是环境造就人吧。
细细来分析下:原书中说班纳特太太起先是不急的,那个时候又没有啥计划生育政策,想生儿子一路生下去就可以了,所以起初的心态和最后的绝望肯定是不同的,对于女儿的引导肯定也很不同。
前两位班纳特小姐的待人接物上比后三位妹妹不知强了多少。母亲的心态和作法决定了孩子的成长,估计那会班纳特太太也不是那么神经智,把恨嫁写在的脸上。

可后来呢,接二连三的招弟儿、盼弟儿最后都绝弟儿了,那当妈的想想女儿将来的处境就不由得悲从中来。
也是,那个时代婚姻几乎是女性的唯一选择。其实就是现今很多父母也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
所以本文的开头就切中要害:对于那些有钱的单身汉来说,娶位太太已经成了一条人尽皆知的真理。当一个有钱单身汉搬进某地,只要有待嫁女儿的家庭无不使劲浑身解数,要把这单身汉当作自己某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想想也为班纳特太太焦虑,这五个女儿怎么能顺顺利利的嫁出去呢?她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宾利先生对班纳特大小姐来说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柯林斯先生那么乏味、浅薄的一个人,施舍般提出在继承财产的同时,可以娶她的一个女儿为妻,这就让她喜出望外了。
她想尽办法撮合丽萃和柯林斯先生,当丽萃拒绝了柯林斯先生,她气得捶胸顿足,还好,丽萃意志坚定,最后又吊得金龟婿,否则,唉班纳特太太肯定没完没了。
小女儿丽迪雅举动轻浮,不知检点与韦翰先生私奔,有正常思维的妈妈肯定都觉得特别羞耻,要气疯了,可她呢?只想着能不能因祸得福把女儿嫁出去,一会儿想着让弟弟帮着摆平,一会儿又想着让老公去决斗,如果不是达西爱慕着丽萃,急于讨得丽萃的芳心,挽救了小姨子丽迪雅的名誉,让丽迪雅能顺利出嫁,这件事肯定会是班纳特家的悲剧。
班纳特太太真的是位可怜的母亲,她对每个孩子的爱也是真实的,前半生的目标是生儿子,后半生的目标就是把没有财产的女儿们顺利嫁出去。
当然,养儿不教最后造成的恶果就是丽迪雅差点被坏小子韦翰坑了。
还好她算是个有运气的母亲,年轻的时候父亲罩着,嫁人后老公善待她,到老了总还有两位年长的女儿嫁得不错,在一个先敬罗衫后敬人的时代,她也算善始善终了。
真为她庆幸啊,放在现今试试,只有全能的妈妈才能hold住现今社会对母亲的各项要求了,她这种呵呵,只有哭死的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