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天
读书笔记
实相的本质(爱)是无限的、超越空间的。分裂一旦出现,限制就形成了,因为分裂正是为了限制那无限的生命而产生的。
身体正是为了限制那不可限制的爱而形成的,这就是小我秘而不宣的阴谋。
身体乃限制之念的魅影,我们老是觉察不到这个念头,是因为我们觉察不到自己的心灵,只体验到这具身体所带来的肉体及心理感受。
我们的问题绝不在身体或身体的有限性,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种种限制。
若不改变世界存在的背后目的,只企图改变它的魅影,汲汲营营一辈子,终究不过是用另一个影子取代原来的影子罢了;至于影子的源头,
我们的身体被打造得非常敏感,不论是生理或心理,任何刺激都会激起我们的反应,犹如随影子起舞而煞有其事。尽管身体学会了如何回应体内和周遭所有状况,只要你的心与耶稣结合,超越战场之上而向下俯看,就会明白身体不过是个影子,随着其他影子一同起舞,都在以幻治幻,其实什么事也没发生。
一旦认同了身体,周遭的一切波动,别人有何想法、如何作为,莫不影响到自己。他人的限制也一样会加深我自身的束缚,换句话说,他人的形体所呈现的小我缺陷,必会勾起&我的小我不完美的反应。问题不在于对方以何种形式呈现他的缺陷,而在于我们的心灵早已认同了小我而非圣灵,表示我们认同了“有限的爱”,尚未觉醒于“无限大爱”之真相。
小我的眼光会把魅影当真,让人沮丧、不安、绝望、狂喜或窃喜——尤其当我们发现他人的缺点时,会比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容易有此一反应。若是透过耶稣的眼光来看,我们会把每件事都看成学习的课堂,自然心存感激,因为我们明白,任何事都能转为助缘,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心灵选择了限制。
耶稣所期待的“愿心”,是指我们愿意求教于他而非小我的决定,这才是重点,绝非我们认为自己该做什么来改善世界或帮助他人。
阅读和研究《课程》并不是学习的核心,重要的是这个小小的愿心,愿意操练所读到的内容,请求耶稣帮助我们活出他的教诲。这意味着抉择之心中出现了一点愿望,愿意开始质疑小我要我们当真的那个有限的外在世界及内在的魅影纠缠。
阻碍我们感受到光和爱的元凶,就是心灵选择了限制而舍弃无限。如今,我们把受限的世界及魅影当成溯本归源的助缘,诚实面对自己“选择了有限生命而非无限的爱”这一决定。
《课程》的主旨:它提供我们一位圣师,帮助我们用“不评判”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种种限制。
——以上摘自《仁慈》(下篇)第一章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