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小孩子蹦蹦跳跳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迈进时,他更独立了,更有想法了,这个时候我们对他的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需要正确的引导,耐心的解说。如何让他更好地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首先就是要带他到大自然去了解这个世上的一草一木,感受春风细雨对万物的滋养。
植物是这个世界的精灵,总会给我们许多灵感。《小意达的花儿》正是这样的一个童话故事,在秋天的某个夜晚,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花儿们在小意达的房间开起了舞会,它们唱啊跳啊,玩得真够尽兴。
宝贝们,你们是不是很好奇花儿们的舞会,想在白天也能见识到跳舞的植物呢?现在我们就跟随布克和他的老师走进植物的神奇乐园,去参观一下跳舞草吧。
“老师,难道跳舞草真会跳舞吗?”看来布克的小脑袋还是蛮有想法的,竟然对老师的提议产生了质疑。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老师说着,接着用手一指:“你瞧,这个小小的植物就是跳舞草。仔细看,它的每一片叶子根部都长着两片小叶片,两边各占一片。”
老师首先用一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来鼓励小布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然后用直观的描述引导小布克自己去观察,发现跳舞草的不同之处。
“老师,快看,阳光出来了,那些小叶片真的在动啊!”等到阳光出来,小布克看到跳舞草的叶片在动,是多么惊喜啊。
老师抓住小布克的兴奋之情,马上向他普及跳舞草的基本知识:“跳舞草被阳光照射之后,它的小叶片就会摆动,就像跳舞。阳光越强烈,叶片摆动得就越厉害。不过,当阳光不强,比如说阴天的时候,跳舞草的小叶片就不会摆动了。等到夜幕降临,它们的叶子会慢慢垂下来,贴在枝干上;到了晚上,跳舞草还会休息呢。”
爱思考的小布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说的跳舞,是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跳舞草这样的摆动能算是跳舞吗?”
老师马上放了一段音乐,对跳舞草进行测试,,看它是不是真的会跳舞。真是个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老师哦。
当小布克看到跳舞草跟着音乐摆动时,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提问模式:“它没有耳朵,怎么听到声音呢?”“跳舞草为什么要跳舞呢?”
老师都一一耐心讲解:“科学家认为,跳舞跳的身体里有能接收声音的传感器――一种对光、温度和声音有敏感反应的海绵体组织。这种传感器的作用就像我们人类的耳朵。当传感器感受到音乐时,小叶片就会摆动起来。”
“一些科学家认为,跳舞草随着阳光和声音起舞,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有些蝴蝶妈妈会在森林里寻找产卵的地方。当他们发现适合自己宝宝生长的植物后,就会在植物的叶子上产卵。等到卵孵化出幼虫,就成了贪吃的毛毛虫。”
“如果叶子被吃掉,跳舞草也活不好!”小布克马上担心起来。
“对。所以科学家们猜测,跳舞草摆动自己的叶子是为了把要产卵的蝴蝶吓跑。所以,他们认为这是跳舞草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接着,老师请小布克仔细观察,发现了小蚂蚁。然后讲了小蚂蚁与跳舞草互惠互利的关系,小蚂蚁搬跳舞草传播种子,跳舞草在种子的表面留下一种乳白色的油质体(相当于我们蛋糕上的奶油)供蚂蚁享用。
这就完成了跳舞草一课的学习吗?不,还没有!为了巩固小朋友们学到的知识,在每课后,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复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拓展(《你想到了吗?》)、实践(《一起来参与!》),真正使小朋友把学到的知识化为内在。
这套寓教于乐的书分为上下两册,名为《发现五大洲的有趣植物》,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由小象科学编委会编写。我介绍的内容是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律动的植物精灵:跳舞草》,在这本书里,介绍了亚洲、欧洲、美洲大陆上的有趣植物,共17种,都是我们不常见、不熟知的奇花异草。这17节科学课,每一课都是有趣的科学答疑与总结,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擦亮他们的发现之眼。
在下册将介绍非洲、澳洲、极地土地上的一些有趣植物。在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已对下册充满了期待。目前下册还在印刷中,希望不日就能见到它的面世,争取先赌为快。拿到下册后,我一定会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