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系模式也就是习惯,不管是什么模式,关系模式、思维模式、吃饭模式、走路模式……各种模式本质上都是习惯。习惯也就是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
早期与重要的人或物构建的关系模式,形成了比较牢固的习惯,这也是我们各种关系模式最初的原型。
最初的关系模式对我们的影响往往最深刻,毕竟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第一次都会影响深刻。比如你的初恋,你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外地,你第一次跑步,你第一次考了100分,第一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你的第二个恋人、乃至第N个恋人,除非有特殊之处,否则只要分手,记忆就会渐渐淡忘。
因为第一次的关系模式在我们还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已经深深刻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所以,会在以后的新关系中一再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2
所谓的关系包含的不仅一方,至少要有两方存在才能构成关系。我们自身作为主体,所以所谓的关系也就是作为主体的我们和除我们自身以外客体之间产生的联系,也就是我们自身与其他人或物的联系。
关系模式也就是我们和其他客体之间产生联系时习惯性的反应模式。
比如一个人出生在高压的家庭中,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掌控着他的行为,那么他与父母的关系也就是权力关系,领导者和服从者的关系。那么在踏上社会后,这种关系模式就会影响到他和类似的新客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和权威的关系,面对老师、领导,他也会像面对父母一样习惯性服从。
比如一个人出生在混乱的环境中,他的父亲是一个酒鬼、他的母亲是服务员,他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一方面要依赖父母生活,另一方面又常常与父母产生争执,这时候就容易形成对抗关系,在以后和其他人的合作中也会容易出现对抗的行为反应。
再比如一个人出生在一个友好氛围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那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就习惯采用平等的姿态和他人相处。
一个人的出生时的环境确实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也就是内在关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出生于不同阶层的家庭、出生在不同氛围的家庭等等,都会有影响。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在和他相处时采用高姿态,而贫穷出生的孩子,则更容易产生低姿态。不同氛围的家庭,也会形成不同的关系模式,或控制、或反抗或平等。
3
习惯就是自动化运行的程序,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习惯时,习惯会自顾自发生作用,但一旦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打断习惯的进程,然后通过修改习惯的回路来改变这个习惯。
所以,意识到自己的习惯是改变的前提条件。关系模式也是如此,当我们意识到出生环境对我们最初的关系模式形成的影响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去调整,让自己不再被过去的模式束缚。
138/1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