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的开头会让人感到很平常,“于食时去乞食,著衣,持钵,乞食已,饭食毕,收钵洗足敷坐”会让人感觉圣人做事也那么有次序,那么平实、那么平淡,在做平常人在做的事。有人说这是一本平实的经典,但是如果不能在这平实之中有所发现,则难于真正看透此经。要于平实之中看到圣人境界,才是此经的着眼之处。
由‘如是我闻’至‘敷座而坐’止。这一段文字可以静静地观察,看出佛陀在动作上、态度上,表出六波罗密的行相。如乞食,是表布施波罗密。于食时,著衣持钵,躬行走乞,是表持戒波罗密。次第乞已,不择贵贱精粗,是表忍辱波罗密。收衣钵,洗足,经常如是,是表精进波罗密。敷座而坐,是表禅定波罗密。即在行住坐卧之中,表般若波罗密,处处可见,但无可言说,只如是而已。这一段寓禅意于其中很多的学人都在习禅,恰应深入去体验。所谓蕴于中,形于外,神露于不知不觉间,表无住法的境界。这个法又在哪里?祂在做些什么?所以佛与比丘众于食时去乞食,著衣,持钵,乞食已,饭食毕,收钵洗足敷坐等,无不是告诉你般若妙用,这是佛不开口的说法境。这就是法会的因由。懂得这个因由才可能读懂“此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