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家对细节执着且专注。”
这个月,我写的故事只有一篇上稿,编辑的评价是:文字不着技巧,但是感情真挚。
这个问题,我一直有留意,在文字技巧方面,我仍需努力。而在故事写作技巧方面更需要努力,这大半年时间里,我都在学习写故事,但是怎样才能写出吸引人的故事,我却一直还没能走出瓶颈。在过去上稿的三十多篇故事里,我发现了自己的故事能力并不强,能上稿,大多是感情真挚、情节真实。
一个好故事,单单真实的情节是不足够的。一些细节和背景的描述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优秀作家的细节与背景描述,让他们的故事更出色。
看到《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与背景》书名时,我一时激动,这就是我近来在研究的,故事的描写和背景。这正是我这几个月所面临的故事写作的难题。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拒稿邮件,编辑说:情节太简单。我重新把稿子看了几遍,发现自己没有把细节运用好,没有在特定的背景下去完成故事的讲述,所以它失去了意义。那些躺在邮箱里的拒稿,都存在这个问题。如何打磨细节,是让故事出色的关键。
《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与背景》书中第二章讲到,“优秀作家对细节执着且专注。”
细节是成就好故事的基础。人们从细节中可以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细节可以作为伏笔,也可以作为铺垫,为故事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没有细节的故事是干瘪无趣的,而细节描述细致的故事,自带灵魂,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身临其中。

如何把握细节?
钱钟书的《围城》里,开头的环境和天气描述非常细致:
“红海早就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作者把天气热的细节描述得非常细致,用了比喻,又从感官上进行描述,把一幅画面真实呈现在读者眼前,细细读着,感觉自己也在那艘船上。
读者看到这里,不禁会想,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环境里,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钱钟书先生的描述非常准确和细腻,而作为新手的我们,该怎样去把握细节描写呢?
一、建立细节库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提高感知力和观察力。比如,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学了写故事以后,我会捕捉别人的表情和说话中的关键词,用锤子便签记录下来,有时间就整理到素材库里,或者想到情节,就这些话语来展开写故事。多听多看多记录多思考。
二、搜寻细节
①专注过去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关注过去,从自己的经历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一些特殊的地方或者场景,然后开始大量记笔记。我们可以把身边的人或者风景记录下来,不用太注重句子结构,先把重点写下来,然后再慢慢扩展补充,这样,一些细节就会慢慢呈现,有一些会被我们用到所写的故事里。
②专注现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试着在公园、菜市场、超市等人多的地方观察一下,看看周边环境、气味、材质和声音,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小细节值得描写。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别人行走的姿态,是否从容或者急切,又或者观察一个人的神情,是面无表情还是沾沾自喜。
三、记笔记
挖掘到细节后,我们得及时记录,我们可以用笔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录在手机的便签里,又或者回家在电脑上整理成文档,总之,我们可以找出自己觉得方便的记录方式。及时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把不经意间发现的一些细节写下来,以后可以用到故事里。我通常是听到一些关键词以后,会先记录在手机上,回到家里,再打开文档扩展一下,到了需要用的时候打开来看一下,比自己重新再去回忆一遍要详细。及时记录下来的细节会更加细致。
怎样用细节打动读者?
一、选用的细节必须真实不狗血
真实的细节,例如,《围城》里面写到孙小姐的哭泣:
“她像睡着了,脸上泪渍和灰尘,结成几道黑痕;幸亏年轻女人的眼泪还不是秋冬的雨点,不致把自己的脸摧毁得衰败,只像清明时节的梦雨,浸肿了地面,添了些泥。”
“脸上泪渍和灰尘,结成几道黑痕”这种经历,我们也曾经有过,能够身同感受。
二、细节必须和故事主题有关系
我们选用的细节必须是对故事发展起着作用的,它可以伏笔,可以是铺垫,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而是要通过细节去推动故事的发展又或者衬托人物的心境。
张爱玲的《金锁记》里面有过六次关于月亮的描述,下面选出第一次感受一下: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月亮在这里营造出忧伤的氛围,引出小说故事的情节铺展。故事的基调引出来了,这是一个怎样忧伤的故事呢?如果描写月亮只是单纯的描述,这就毫无意义,而月亮和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关于月亮的细节就生动起来。读者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进入到故事里。
理论联系实际,跟着本书练习起来
《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与背景》的作者罗恩·罗泽尔,是斯蒂芬.F. 奥斯汀得州之父奖和《影像》杂志创意奖获得者。他创作的回忆录《走进那个良夜》(Into That Good Night)入选全美笔会奖和得克萨斯州文学研究所卡尔.P. 柯林斯奖的决赛名单,并被《圣安东尼奥快报》评为1998年全美非虚构类佳作品第二名。他还曾多次指导写作研讨会,两次在密西西比大学纽曼全国会议上作为回忆录创作导师。罗恩·罗泽尔在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教授创意写作,他的作品《天堂之窗》(The Windows of Heaven)、《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A Place Apart)等。
《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与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法宝,全书一共十二章,每一章都是独立的主题,其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所说的关于写作的理论,论述和例子相结合。每一章最后都有写作练习,如果我们有时间配合练习,会对作者所陈述的理论有更好的把握,并且在后期的故事创作里面会更注重技巧。
百看不如一试,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步步学习故事写作中描写与背景的技巧,一边做笔记,一边领会,一边刻意练习,学会在故事创造中运用好细节,让故事更出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