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婚姻育儿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王延平 || 自我牺牲是爱吗?(2)

王延平 || 自我牺牲是爱吗?(2)

作者: 当下宁静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2:29 被阅读52次

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

沐浴新阳光,走向心智成熟之路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自我牺牲”一节中写到:受虐狂有一种错误观念,他们一厢情愿,把自我牺牲当成是真正的爱。其实,他们的潜意识蕴藏着更多的是恨,并渴望得到发泄和补偿。

派克在文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女人被丈夫遗弃后,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她哭诉丈夫对她虐待成性,在外面有很多女人,还会把买食物的钱统统在赌场赌光,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深更半夜才回家,回家后不是咒骂她、就是毒打她。这位女士受虐长达20年,跟丈夫两度离婚又两度复婚,中间无数次分手与和好。就在找医生做了两个月心理咨询后,丈夫回头找她,她再次跟丈夫和好,还表示:因为我爱他呀,谁能拒绝爱呢?

派克对此分析道:这个女人乐于忍受虐待,是否因为她一生都在追求某种道德的优越感呢?当离家出走的丈夫请求她的原谅时,她便由被虐待者转变成虐待者,享受到了虐待的快感。丈夫的乞怜让她备感优越,她感受到的是报复的愉悦。她遭受的耻辱与虐待越多,自感优越的心态就越强烈。她不愿受到善待,因为那样就失去了报复的前提。受虐者把忍受虐待视为真正的爱,然而她们忍受虐待的动机,是来自恨而不是爱。

派克写道:很多时候,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

有的父母会这样告诉孩子: “你应该感激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对此,派克写到: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缺少真正的爱。我们真心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我们生儿育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自己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所以,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

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

相关文章

  • 王延平 || 自我牺牲是爱吗?(2)

    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

  • 王延平 || 自我牺牲是爱吗?(1)

    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

  • 王延平 || 依赖是爱吗?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

  • 王延平 || 精神贯注是爱吗?(2)

    真正的爱的滋养,远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养育过程完全不同。 ...

  • 王延平 || 坠入情网是爱吗?

    情侣只有在脱离情网后,才能够真正相爱。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坠入情网”一节中写到:长期以来,人们对“爱...

  • SWSZ207-《少有人走的路之心智成熟的旅程》爱2

    SWSZ207-小彩 爱是自我牺牲吗?不合理的自我牺牲会怎样? 爱,不是感觉?爱需要真心接受,感受、不干扰自身及他...

  • 王延平 || 爱与独立(2)

    妻子的意义和价值,是尽可能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尽可能使她自己的心智获得成熟。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爱与独...

  • 王延平 || 爱与自律(2)

    自由与约束相辅相成,没有自律作基础,自由带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情感的毁灭。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爱...

  • 王延平 || 精神贯注是爱吗?(1)

    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我们丧失了爱人类的能力,就可能把情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为这样也可以培养出真...

  • 王延平 || 爱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

网友评论

  • 韩璐_hanlu:每天看您的读书笔记我就觉得应该看看这本书了,但直到现在也还没翻开,只好一边鄙视自己一边佩服您了
  • 7d9d3e4f54e1:真爱是为了促进心智的成熟👍👍

本文标题:王延平 || 自我牺牲是爱吗?(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ha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