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有思维导图这个东西了,但一直没有尝试。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固执,明知道是好东西,也不愿赶紧去接纳和改变。这两天终于专门搜索研究了一下,其实也很简单。下面把找到、看过的东西整理整理。
思维导图是什么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的第一次尝试。由于没有彩色笔,先这样,图的内容也很简单。丑了点,将就一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传统的借助文字、语言和符号的思考方式,只用到了人的大脑的一部分,即负责逻辑思维的左脑。思维导图中包含了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同时它所包含的图形、颜色和连接更能够激发右脑进入兴奋状态,这样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能够让思考、学习和创意变得更加高效。这应该就是思维导图这么好用的原因了。
怎样画一张思维导图
1.准备A4纸一张
给自己一个任意挥洒的空间。
2.画一个中心图像。
图像是最直观有效的表达工具,一张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更容易给大脑留下深刻印象。根据你的中心思想,画一个中心图像。我觉得画得好不好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你能达到让大脑兴奋的目的。
3.尽量用不同颜色的笔
跳跃多变的色彩总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有趣,色彩可以让大脑进入更加兴奋的状态,让思维更加积极主动。
4.用流畅自然的曲线画出分支
而不是生硬直线,让一切的联系看起来都自然顺畅,就如大脑中自带的连接。
5.每个二级分支上一个词
尽量使用关键词进行高度概括,方便抓住最重要的结构和联系。同时,一个单独的词语也会更加自由,没了句子的限制,容易让你产生更多的联想,从而伸展出更多的连接。刚开始画时可能不知道该在分支上写些什么,这时候可以先列出能想到的关键词,然后进行筛选和取舍。
6.层次化
除了关键词的分层和排序,图形、曲线和颜色的层次化也很关键。
7.行动
不行动,自然体会不到好处,说得再多也没用。不会画画什么的根本不是事儿,动起来。
思维导图的应用
1.阅读、听课、做笔记
感觉自己以前做的读书笔记就跟目录没区别,内容是全,但难以抓住重点,也没法看出结构和体系。思维导图就能弥补这种缺陷,一方面能凸显重点,另一方面,特别当作者的思维或学习的知识点看上去比较零碎的时候,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找到隐藏得脉络。
2.写作
写作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把头脑内的那一团浆糊搬到纸上,然后还能让别人看懂。我前面用的是列大纲的方法,据说思维导图能更直观地反映了大脑的思维模式,方便结构化写作,理清思路,绘制过程中还能带来未曾发现的灵感。
3.看电影
看完一部电影,想写写观感的时候每次都不知如何开始,因为接收到的信息比较多且杂乱。思维导图会很好用,方便理清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绘制过程也是一个在头脑中重放电影的过程,利于整体把握和加深理解。
4.演讲、交流以及一切需要思考、创意的活动
思维导图的应用领域相当之广,基本是,需要你动脑思考的地方,思维导图就有用武之地。
说得有点天花乱坠了,果断用起来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