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的晚饭是两个馒头加一碗辣椒:大葱、鸡蛋、青辣椒。
绿油油的辣椒配以嫩黄的鸡蛋,辣得人直流眼泪,香得我直流口水!只可惜气氛冷淡了些,因为婆婆、老公和孩子都不吃辣椒,无人陪伴,就有点“曲高和寡”的孤独!
这让我想起在老家吃辣椒的情形!
老家在陕西宝鸡,属于关中地区,关中人对辣椒情有独钟,关中八大怪之一就是“油泼辣子一道菜”,由此可见吃辣椒的功夫一流!
不记得我是从几岁开始吃辣椒的,但却深深的记得小时侯和同伴们一起吃干辣椒面拌馒头碎末的场景!

我记事时,农村还比较穷,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拿去给小孩买零食,小孩子们就只能自己动手制作小零食,其中一道美味就是辣椒拌馒头!
用闲置的干净袋子,比如已经吃完的方便面袋子装上半个或者一个直接用手掰碎的馒头,然后把家里磨好的辣椒粉末和盐洒在里面,一手捏住袋子口,一手上下翻滚袋子,三五次就可以了,再打开看时,馒头碎末已经都均匀的沾满了辣椒末,这样就可以开吃了!
这个好吃与否,馒头起关键作用。不能挑太硬的馒头,但也不要是刚出锅的热馒头,要不软不硬,恰当好处!
三五个好友,要么合起来做一袋,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边吃边聊天,没几下子就吃光了,个个辣得“吸溜吸溜”地发出声响,但却还觉得不尽兴;也有奢侈的时候,那就人手一袋,这时就开始比赛了,看谁的最辣,谁吃的最快,于是就光听见一片“吸溜”声和咀嚼声,等到吃完了,这才忙着炫耀和跳脚。
那会,大人从不干涉我们这些事情,只是嘴上喊喊:“少吃点,那是辣椒!”可是,若是谁不吃辣椒,大家都会替他可惜:“看他吃个饭都不放辣椒,哪能有味呀?”
所以,辣椒成了我们童年的一道美味,倘若没了它,那童年就真的无味了!
同样的,它也是我们家里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记得每年爸妈都会给菜地里种辣椒,每到暑假,正好是绿辣椒长大的时候,于是离不开辣椒的爷爷就拉着我去地里摘辣椒。那时自家种的辣椒都是要留着等完全红了之后就摘回来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窗户外或者房檐下,让它自然风干,这样全年的辣椒面就有了,所以爸妈总舍不得让绿着时就吃掉,因而每次摘得并不多,且次数不能太频繁了!
于是爷爷摘辣椒时就非常挑剔,不准摘独苗的,不能摘细嫩的,不要摘不辣的,当我们精挑细选了一堆辣椒后,就迫不及待地拿回家!
这时奶奶就上阵了,先摘掉根蒂,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接着挑选,嫩的不够辣的就给它切碎点,然后用盐醋直接腌制起来吃;老点的辣的就给他切的大点,然后炒熟了吃!
奶奶做的时候,我就寸步不离地守着,生怕不能第一个吃上,连对辣椒不太感兴趣的哥哥也会时不时地进厨房看看,而嗜辣如命的爷爷这时也似小孩子般催着奶奶!
而那天的饭也就围绕着辣椒而种类多起来了,馒头、面条任意选择。可以把热馒头从中间掰开,然后给里面夹些辣椒;也可以一口面条一口辣椒。
但是因为分量有限,所以大家都好像在抢饭,作为一家之长的爷爷这时是毫不谦让的;而我则仗着年龄最小就不管不顾地给馒头里碗里都夹很多,然后躲到一边慢慢享用;哥哥也不甘示弱的抢着,虽然他不太能吃辣椒;无辣不欢的妈妈也是不落下风;只有因病不能吃辣椒的奶奶和从小就不能辣椒的爸爸退到一边,边看着边笑着说:“你们都慢点吃,还有呢”……
那时餐桌上的辣椒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幸福的见证,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长辈们放松一下劳累的身体,顺便话话收成道道家常……平淡而美好!
后来,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农村的生活我越来越好,各种零食和美味佳肴也越来越丰富,辣椒不再是那么有限,可是曾经的人们却已变得面目全非!
小伙伴们,有的远走他乡,求学读书;有的已经为人父母,承担起家庭重任;有的为了梦想,奔波劳碌;也有的英年早逝,阴阳两隔……再也没有机会那样放开肚皮吃辣椒了,就算有,也不会不考虑健康问题了!可是,真的没有机会了,能在一起聊聊童年的豪举已经很不错了!
岁月不饶人,同样的,奶奶爷爷也都相继去世了,再也没有人拉着我的手去摘辣椒了,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紧跟的身影了。不过生生不息,侄儿侄女的出生,让我有了小跟班,并且又可以一起陪伴着吃辣椒了!
辣椒依旧,而人面全非!可是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模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