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饰
唐代,各种面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女子面饰造型各异,色彩浓艳,是唐代女性妆面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额黄妆始于汉代,流行于六朝,盛于隋唐。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对这种妆容有记载:“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在唐代,额黄妆发展出了新款式——蕊黄妆,在额头以黄粉绘制花朵形象,非常艳丽。唐温庭筠《南歌子》有“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句,可见其流行程度。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或如弦月,或如伤痕。有时为了造成残破之感,还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不过,斜红自晚唐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花钿,简单者似小圆点,复杂者以金箔、云母片、鱼鳃骨等制成各种花朵形状(见下表)。花钿贴于额上,宛如一朵朵仙葩。

面靥,多以胭脂或颜料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好似两颗小痣。盛唐以后,面靥的样式增多,有的形如钱币,有的形如杏桃,有的形如花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