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网络课程
【逻辑思维】20171120 解读:《富人的逻辑》

【逻辑思维】20171120 解读:《富人的逻辑》

作者: 鞍山孙勐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20:36 被阅读102次

作者介绍

雷纳·齐特尔曼 (Rainer Zitelmann)《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作者,德国《世界报》(Die Welt)高级主编,曾在柏林自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央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工作。过去十几年来,齐特尔曼一直是德国领先的地产行业传播顾问公司所有人。他还是一名成功的地产市场投资人,是17本著作的作者或主编,他的《敢于不同:成功人士和你我之分》(2011)已被翻译成六种语言出版。

作品简介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是一本由德国地产市场的成功投资人雷纳·齐特尔曼博士基于欧美学者几百项研究成果撰写的、面向普通公众的著作。本书作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介绍了一系列最新的重要研究发现,以回答如何成为有钱人,怎样一直做个有钱人。通过对近期研究发现的梳理,齐特尔曼博士提醒投资者,需要避开哪些陷阱、哪些顾问,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并通过明智的投资增加财富,从而最大程度地享有财务自由。

作品序言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凭借4000万张唱片的销量、数座格莱美奖杯以及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成功,唐妮·布莱斯顿(Toni Braxton)一度是美国唱片界最杰出的女艺人之一。然而在总共欠下近5000万美元的债务后,她不得不在2010年宣布个人破产,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宣布破产。在布莱斯顿偿还了力所能及的一小部分债务后,债主们同意免除其余债务。到2013年年中,她摆脱了债务,并且由于参加电视真人秀节目《布莱斯顿一家的价值观》再度获得大笔进账——还给自己购置了一套价值300万美元的豪宅。她是否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了教训,仍有待观察。世界上穷人是大多数,富人是极少数。富人为什么能够站在财富金字塔的顶端?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机会?能力?一个有钱的老爸?还是中500万彩票的运气?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成功案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启发读者认识到:富人所拥有的,是独到的思维方式,是不同于穷人的思维方式!那些富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心态,促成了他们的行动,为他们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而这些你同样可以拥有,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成为富人!

核心内容

《富人的逻辑》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这本书的中文版总共216页大15万字左右。小编会用大约7000字转述书中精髓,再用2000字解读总结给各位亲!下面小编将为亲转述这本《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富人之所以能拥有大量财富,是因为他们有不同寻常的认知逻辑,当我们提到投资赚钱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股市,但是2012年德国学者施马伦布洛克做了个调查,他走访了472位平均资产超过200万欧元的富人,发现这其中啊只有不到2.4%的人说股市是他们主要财富来源,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在创造财富这个事情上,普通人和富人之间有很多认知上的区别,《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这本书里详细地说明了其中的区别。比如说,普通人喜欢在股市里寻找发财的机会,喜欢分散投资,而且总是认为创业的人就是最敢于冒风险的人,而富人的逻辑经常是与之相反的。而正是因为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逻辑,才最终实现财务自由,那所谓的财务自由就是不靠被动的工作去谋生,而是靠投资之类的收入,过上想过的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雷纳·齐特尔曼是德国著名报纸《世界报》的高级编辑,他头脑很灵活,借助报社这个平台,在地产界建立了很多人脉,也学了不少生意经,后来雷纳开了一家传播顾问公司,专门为地产行业服务,现在这家公司在德国的业内很有名气。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是如果仅仅把财富等同于一大笔收入,那永远实现不了财务自由,第二个重点就是要成为真正的富人,必须学会让财富持续增值,但是有五个惯性认知会成为我们的阻碍,我们必须打破它们,第三个重点要想成为拥有财富的人应该具备的五个特质。下面小编为你呈上这三个重点内容的详细分析解读。

第一个重点内容:为什么有了大笔的钱并不意味着富有?

作者认为,钱财流失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懂得理财之道即便是有大笔的财富,最终也是坐吃山空,我们先听一个真实的故事。2001年美国有一个失业者叫戴维•李•爱德华兹,他买了彩票,一下子中了2700万元的大奖,他经历了一夜暴富之后,这个戴维就开始买别墅、汽车、收藏品、私人飞机甚至还吸毒,中奖后刚过一年他就花掉了1200万美元,又过了没多久,他花光了所有的钱,银行没收他的房产,把他哄到了一间仓库里。最后,他在孤独中死去。事实上像这样暴富以后又一贫如洗的例子特别多,不只是像他这样的普通人,名人也不例外。比如:美国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在2012年去世的时候,还欠着400万美元的债务。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彩票中奖者在中了大奖的几年时间里,境遇会比中奖之前还糟糕,因为他们犯了一个认知错误,那就是他们以为有了这么多钱就可以衣食无忧了。作者算了一笔账,他算出一个德国人如果什么都不干,光靠存款获取利息,那么需要存入多少存款才能够达到2014年的人均净收入2.4万欧元?这个答案是:80万欧元的存款,而且还是在利率很高的情况下,与此同时国家还不能通货膨胀,这笔钱还不能贬值,那这就说明拥有巨额的金钱并不意味着就富有了,事实上,守住一笔钱比赚一笔钱还难,不管你手里面有100万、1000万还是有一个亿,如果不会理财,最终还是会坐吃山空,钱财流失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当普通人有一些钱以后普遍会进行奢侈消费,并不考虑投资或者即使投资也会比较盲目。

2001年,奥地利有一个名叫做金特赦尔塔曼的仓库保管员,获得了一笔70多万欧元的奖金,这时奥地利国内一家很有声望的保险公司的财务顾问就找他了,说可以帮他进行稳赚不赔的投资,资产至少增值一倍,于是他就把50万欧元交给了这个财务顾问,但是这个顾问的显然没有太大本事,把他的钱都用在了股市还有货币投机当中,他不但在十年间耗尽了赦尔塔曼的钱,还让他欠下了10万欧元的债务。许多人都像赦尔塔曼一样,相信来自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财务顾问。但是作者认为,这些顾问其实多数是纯粹的推销员,他们的任务就是通过销售金融产品来为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创收,不会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给出投资建议,所以尽管把钱交给他们打理比较省事儿,但是你同时也放弃了对自己的投资的责任,减少了进行成功投资的机会。富人的一般就不会像普通人那样,有了钱就奢侈的消费,也不会把投资交给别人负责,他们更重视通过自己的投资选择来获得财富的增值,使得自己可以一直维持自己喜欢的生活。富人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所拥有的钱数有多少,远不如用这些钱去做些什么更重要,这就是富人和普通人最大差别。

第二个重点内容,要想让财富大量增值,必须走出的五个认知误区。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误导公众的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尽可能的把资金分散,比如买许多种不同的股票,或者在不同的房地产上进行投资,这其中涉及的是一个投资组合理论,这是经济学家马克维茨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我们能够精心选择各种投资的搭配比例,就能够实现投资风险的最小化,从而取得一定的收益,而这些投资之间越是没有关联,那么这种投资组合的风险就越小,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用在成为富人这个事情上就不太有道理了。本书作者认为,分散投资实际上阻碍了财富的增值,这种分散投资的方法也确实能够避免做出糟糕的投资选择,但是只是让我们少犯错而已,并不会让财富增值太多。本书作者在数年前决定投资柏林的房地产市场,他现在的投资收益率是两位数,如果说他当初选择分散投资的方式,只买一种房地产基金,那么最终的收益率只有百分之几而已,那如果我们不分散投资,那我们怎么像作者那样精准投资呢?本书作者认为,投资者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投资的市场是否有足够的了解,从市场里所获得的信息通常都是带有不确定性的,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比如,政府公布失业率上升的消息,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个坏消息,因为失业率增加意味着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股市会受到牵连,可是也有其他人会认为这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们觉得央行会因此降低利率,反而能够刺激股市上涨,投资市场里有很多交易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因为总有截然相反的意见存在,一部分人正在买,而另外一部分正在卖,但是无论如何最后只有一方会预测正确并且受益。如果对市场的了解足够深入,就更有可能成为正确的那一方。

第二认知误区,很多人认为市场的低波动性意味着低风险,市场的波动性,简单的说就是收益率的变化,这是刚才我们提到的经济学家

马克维茨的理论,他认为波动性越低,风险也就越低,但这个理论也存在问题,另一个经济学家迈克尔开普勒,就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有一只股票,第一个月上涨了10%,第二个月上涨5%,第三个月上涨15%,而在同一时间里,另外一只股票每个月都在下跌15%,那就波动性理论,第一只股票波动性大,而第二只股票的稳定性一直在15%,那么第一只股票的风险性就比第二只要大。但是事实上第一只股票虽然一直在大幅度波动,但是它的价格始终在上涨,三个月下来他的收益达到了32.8%,而第二只股票虽然波动性一直很平稳,但是它一直在跌,三个月下来损失了38.6%。这个例子也说明,第一波动性并不等于低风险性。

第三个认识误区,是很多人认为该尽量在本土进行投资。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普遍认为,海外投资的风险比本土投资的风险大,这个被作者称为本土偏好,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德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房产中有六成多位于德国境内,只有1.4%位于亚太地区,虽然当时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形势比德国要好,而且投资过程也很简单,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改变大多数德国投资者的观念。这个情况不止发生在德国人身上,许多调查都显示,在英国、日本、美国这些国家投资者普遍认为,本土的股市会比别国的股市有更好的表现。本书作者说,本土偏好会忽视那些正在盈利的海外市场,从而让投资者损失潜在的收益,书中的研究数据就显示在不同的投资市场里,本土偏好会让投资者损失1.48%到9.79%的潜在收益。如果是周期长、数额大的投资,这个比例造成的损失会非常惊人。虽然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研究能够指出这个本土偏好出现的原因。德国的一些研究者就认为,民族自豪感可能是原因之一。他们就发现,当国家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海外投资的数额就会减少,本土偏好其实是一种情感偏见,会妨碍我们制定明智的投资策略。本书作者认为,不要认为熟悉的市场就是更安全的市场,我们必须为自己投资决策找出更充分的理由,才能远离情感的误导。

第四个认知误区,是习惯用过去的市场数据作为未来投资的依据,这是被称为用后视镜视角去投资。什么叫后视镜视角?开车的时候是直视前方的,我们通过前车窗来看接下来的道路,从后视镜里面只能看见已经开过的路。比如,1998年德国的股市表现特别好,它的股票价格指数超过了5000点大关,德国人随着疯狂的购入,那年他们光在股票型基金上就投入了353亿欧元,而两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13亿欧元,随后指数仍然一直上涨,直到2002年3月开始崩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大家开始大量抛售,在最高位的时候入场的投资者损失了至少2/3的本金。2003年德国的股市又开始回升了,而到了2008年又是一路上涨,那些在2002年低谷的时候买入的投资者赚了至少两倍。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做过一个研究,他用5年为一个时间段,观察世界各国的,股市。他就发现,那些表现强劲的股市,其中有2/3在经历了5年的上涨之后,又经历了5年的下跌,而那些在前5年里跌幅最大的股市,其中有94%在接下来的5年里涨幅达到了122%。这么大的变化说明:根据股市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来选择买入或者抛出是很危险的做法,但是在德国股市的两次起伏当中,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这么干的。心理学家已经证实:我们存在从众心理,这会导致人们不愿意跟身边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左,那这种随大流并且受着群体本能支配的行为,就是股市小额投资者的典型行为,也就是让财富增值的巨大障碍。

第五个认知误区,是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够战胜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这一点本书作者主要是针对股市来说的。有一份2012年的数据显示,德国有70%的私人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投资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但是他们的收益并不支持这一点,而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其实很容易导致投资者的失败。曾经有一个赌色子的例子:在摇色子之前,人们总是愿意下更大的赌注,而当时色子摇出但还没有公布点数的时候,人们就只愿意下一些小的赌注。这个实验说明:人们往往觉得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影响随机事件,色子还没摇出的时候,点数是随机的,自己可以去影响点数,等色子摇出来还没有展示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自己对点数我没有什么影响了,这种现象被科学家称为控制错觉,而正是因为这种错觉,导致很多投资者高估了自己在股市上创造财富的几率。

本书作者认为,在交易股票的时候,95%的人是职业操盘手,他们靠研究股市谋生有着一套完善的系统,个人投资者基本上没有可能战胜这样的系统,尤其是在短线交易方面。本书作者雷纳•齐特尔曼建议,想要摆脱在股市投资中的控制错觉,最好采用一种尤利西斯策略,什么意思呢?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尤利西斯乘船经过一个小岛的时候,发现有个女妖,她能用迷人的歌声把水手引向险境,于是尤利西斯把自己绑在船的桅杆上,这样的就算是听见了歌声的迷惑也动弹不了,最终他安然度过了险境。而所谓的尤利西斯策略就是在默认市场不可控的前提下,制定一个投资计划,不管短期是涨还是跌,每个月都向股市投资固定数额的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这就好像把自己绑在桅杆上一样,去抵御市场的风险。

第三个重点内容:想创造财富需要具备五个特质:

第一个特质:

就是要有企业家精神。2015年瑞士银行和普华永道发布了一个联合调查。结果就显示全世界大多数亿万富翁的财产不是靠继承得来的,而是依靠企业家精神投资和创业得来的,那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本书作者雷纳•齐特尔曼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更开放的思想。曾经有调查显示,普通人认为尝试新体验意味着冒险,但是超过六成的德国企业家乐于尝试各种新的体验,在企业家们看来什么都不做才是冒险,因为这意味着错失机遇。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指的是人们对掌控棘手局面能力的信心。而德国学者劳赫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企业家自我效能普遍高于其他人,局面越复杂,他们越自信。

第二个特质:

谨慎的创业。很多人都容易把冒险和赌博等同起来,这其实那是一个认知误区,刚才我们说了成功的企业家敢于冒险,其实那都是经过仔细思考的策略,其中包含用来降低风险的办法。在特曼生命周期研究里面,经过6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在严谨性方面得到高分是企业家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雷纳•齐特尔曼建议,如果想创业,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里也不要忽视现有的职位,处理不好正职工作的人更容易创业失败,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创业所需要的资金量,这个的十有八九都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创业途中的意外太多,不能把创业计划设计成一成不变,否则迟早会失败。

第三个特质:

做人诚实。人们总是认为,富人就是通过忽悠人不诚实的手段致富的,而自己发不了财,那就是因为太诚实,这个观念是处于一种误解,人们认为,商业活动是一个联合博弈,有人赚钱就有人蒙受损失。雷纳•齐特尔曼说,稳定的商业关系应该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巴菲特曾经买过一家具店,第一天他问店主那家店值多少钱?对方说4000万美金,第二天他就把支票送过去了,没有任何账目审核,这个店主就很吃惊,但是巴菲特说,他信任店主甚至比对自己的会计还信任,对他来说这个店就值这个价,没有什么虚的!巴菲特还曾经说过,他在雇人的时候,关注三种品质就是诚实、智慧和经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因为如果雇员不诚实他们的智慧和精力可能会毁了企业。

第四个特质:

生活节俭。人们经常认为富翁喜欢享受奢侈的生活,一些来自美国、德国的调查数据却显示的不是这样,多数富人并不喜欢进行炫耀性的消费,他们习惯把穿坏的鞋拿去修,也会因为长途话费太贵而更换电信服务商,这是因为成功的富人会更注重资产的增值,而不是消费。

第五个特质:

设定财务目标。我们为自己设定目标赚到一百万,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吗?如果你认为是的话,那你在创造财富的路上就已经失败了,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家给企业设定的目标越高,那么企业后来的成长度就越高,所以向财务自由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切地知道想实现什么目标,以及为什么要实现?

雷纳•齐特尔曼建议,就是把你在今后十年理想实现的目标写下来,人们总是太高估自己能在一年里面做什么,而总是太低估了自己能在十年里做到什么。美国学者柯尔门等人在2008年得出的研究数据表明,人类所取得的很多伟大成就都是在十年的时间里完成的,所以对于实现财务目标来说,十年也刚刚好,那是定了十年的目标之后,可以把总体目标细分为小的目标,在每一年中争取实现,假如你在十年里要赚到一百万,那么通常来说你不太可能每年都挣到10万,而是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挣的不多的钱,而随后收入会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所以可以根据这个来设定各个阶段的合理目标。雷纳•齐特尔曼认为,当前的财务状况反映了当前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不改变,后者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觉得自己不行的话,是不可能创造财富的。好,这本书的精髓解读到这里就基本描述完毕,如果你对这本书内容感兴趣,不妨读读全书。我们身处智能时代,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会造福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怎样我们只能接受而无法拒绝,因为我们都一样生活在趋势的大潮中.......下面接入本书总结阶段......

解读总结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这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三个要点来介绍了富人的逻辑,一方面是如何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是如何保有财富。书里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不管是创造财富,还是保有财富,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只靠统计学数据,或者别人的的经验,很难获得成功。

第一个方面,想了解富人的逻辑,就要知道怎么创造财富。今天有个很普遍的观念,就是投资股市能赚大钱,但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不觉得股市是财富的主要来源,想在财务上取得成功,关键是要选一个好的职业。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方法,那就是创业。统计表明,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创造财富的可能性,比那些给别人打工的企业高管要大得多。当然,创业是有风险的,那什么样的人能创业成功?书里给出的答案是,创业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创业者的人格特质。社会学把人格特质分成五种,分别是严谨、外向、开放、随和,以及神经质。统计发现,在严谨、外向和开放性上得分高的人,创业更容易成功,而在随和、神经质方面得分高的人,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低。

第二个方面,书里还讨论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金钱能不能让人更幸福?过去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金钱不能带来幸福。但最新的研究却表明,这种说法不完全对。研究发现,收入水平较高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高。而且就算是年收入超过12万美元的人,也是收入越高,满意度更高。也就是说,不管收入多少,提高收入,都能增加人的幸福感。这些研究甚至表明,如果收入提高的比例是一样的,对幸福感影响更大的是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而不是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此外,书里还挑战了两个很经典的投资理论,就是要分散投资,以及避开市场的波动性。作者在书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过去我们都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投资要分散,这样能避免风险,但作者认为,分散投资也让人失去了做出最成功投资的机会。说到底,投资就是对未来的预测,所以投资的关键,不是说你能不能把资产分配到不同的领域,以及分配到哪些领域,而是说你能在投资之前,全面理解市场上的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准确判断未来的变化。还有一个经典理论,就是市场的波动性。一般来说,人们都觉得,成功投资一定是避开了市场波动,但书里说,波动并不意味着不安全,更不能把波动和风险划等号。相反,资产的波动性甚至是你的优势,给你的长期投资提供了更好机会。从本质上说,如果你确定的某种资产价格被低估了,那你就可放心买入并长期持有,而不用太在意这类资产价格的短期波动,因为价格在未来某一个时间里,肯定会回到合理的价值区间。作者说,保有财富的过程中,还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行为。一个是不要随大溜儿,盲目跟风,这恰好是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还有一个就是投资要有全球视野,避免陷入“本土偏好”陷阱。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这本书开篇是由几个人的案例故事开始的,他们在人生中某个节点因体育明星、流行歌手等职业成功或种大奖而发家,,但因心理上未能及时适应拥有财富和维系财富的需要而又失去了一切。正如俗话说的,傻瓜和他的钱很快就分手了。第一部分讲的是如何成为有钱人。其中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德国百万富翁在哪儿?他们如何创造财富?赚取一百万和拥有一百万有什么不一样?大多数人通过开创自己的事业致富,但这适合所有人吗?为什么好的销售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百万欧元财富的生活如何才能维系?富人的生活是否好过——金钱能够买到幸福吗?第二部分讲的是投资战略。这里讨论的话题包括个人常犯的错误、形势研判中常见的失误以及在“风险与波动”“多元化”“本土偏好”等方面糟糕的决策。本书的讲述有着非常坚实的科学证据,可以面向所有读者。数据和阐述都在不断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作者在房地产投资上挣了钱,但如何具体的投资策略没有细说。往往财富的获得具有偶然性,个例却无法复制。

本书用你懂我懂谁都懂的语言解说了富人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简单而引人深思。书中融会了许多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内容。书本所要告诉你的,是“他们”这些富人所不愿意让穷人知道的是什么,只要你用心阅读并身体力行,跟随作者的层层分析,利用本书发现自己的真实个性,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方向,就能在人生与财富的正确道路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也许,并不是富人的你,在不远的将来也可以跨入“他们”的行列也说不定哦。雷纳·齐特尔曼近年的财富研究,成为德国和美国几所大学新设立的学科。 本书用可读性、娱乐性非常强的逻辑分析回答了如何成为有钱人,哪些相关因素决定着财富拥有上的成败。本书还讨论了近期投资理论和金融行为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发现。私人投资者往往是没有意识到有这些研究发现而导致投资失败,这种情况太经常了。作者在这里尽管集中讨论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不过讨论中也涉及其他类型的投资。作者认为直接投资在地产市场最有意义,对股票市场投资要审慎决策。

本书对创造财富和保有财富采用非常平实的观点,虽然没有标新立异的东西,可以看出是实实在在的,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在当今社会,人性浮躁,如果创造和保有财富是一个大问题,它就算是一本好书,读了它你会受益匪浅,所谓开卷有益,如果你真有求知欲的话,那这本书的不同视角,带给你不同的思维,带给你不同的感受,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对待。在德国,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虽然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出现在博士论文、学术文章及科研报告中,但尚未被广大读者所知。投资理论同样如此,这是一门与成功投资定律有关的科研学科。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这些理论有自己的术语,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最近有一篇非常值得关注的德语博士论文,本书也涉及了该论文的研究成果,这篇论文的目录全是术语,比如“平衡结算”“近因偏差”“过度自信”“新兴市场溢价”“收益反转”“资产组合再平衡”等,可能会吓退哪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虽然财务领域的专家认为这些主题很令人兴奋,大多数投资者却有可能感觉太过艰深。除了研究关于财富和投资主题的前沿科研成果外,本书还密切关注了许多靠做生意赚到几千万或者上亿甚至几十亿财富的人。他们从事的领域多种多样,从房地产、酒店、公共卫生间、股票、自然资源到发酵粉、脱脂奶和酸奶。通过对这些人进行观察并与他们交谈,通过评估财富研究与投资理论的成果让作者取得了一些见解,并以大家都能明白的字句呈现出来。正如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所言:“如果你明白了一个想法,你可以把它表述出来,这样别人就能明白这个想法。”本书要告诉你需要避开哪些陷阱、忽略哪些顾问、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并通过明智的投资增加你的财富,这样你就能最大程度地享有财务上的独立。说实话本书让小编对“资产”和“负债”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对于理财和消费观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样的书,只是后面对股票基金所做的阐述占有一定篇幅,感觉偏离了这本书的主题。好,这本书的其它精彩文字图片,均在文后的下方,欢迎您来互动阐述您的想法,我把这本书非常实用的细节精华基本为您转述出来见上文,附加了小编个人对心理学方面问题的初步理解,您可以点击文本复制粘贴为已所有,为什么我这样慷慨?因为无论你是否署名我的作品它都是我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时间后缀您的想法和问题。书后我们有找时间一起切磋学习,共同进步。解读总结到这里全部结束了,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本书再会!

作品精选

不计其数的歌手和流行歌星遭遇过破产的命运。“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时欠下4亿美元债务,传奇歌手狄昂·华薇克(Dionne Warwick)不得不宣布破产,而世界闻名的黑人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在2012年去世时欠下债主400万美元。和流行歌星一样,职业运动员也往往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破产问题,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现役阶段曾赚下巨额的财富。统计数据显示,尽管NBA职业球员在现役阶段平均年收入达到500万美元,但在职业球员生涯结束后的5年里,5个人当中有3个人会破产。迈克·泰森(Mike Tyson)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职业拳击手之一拥有辉煌的职业生涯,最终却由于生活铺张和滥用毒品而陷入破产。到2012年,他欠下的债务估计达到3000万美元。

20世纪80年代,克劳迪娅·科德·基尔施(Claudia Kohde-Kilsch)是德国知名度第二高的女子网球明星,仅次于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她1987年在温布尔登赛场上赢得女子双打冠军并获得了大约200万美元的奖金,这笔钱由她继父代为保管。1999年,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她意识到奖金已经分文不剩,便将继父告上法庭,官司持续了多年,直到继父在2004年去世。由于开办的唱片公司未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她被迫在2011年宣布个人破产。她在接受一家德国报纸采访时说:“我有育儿补贴和抚养费,几个月来我一直在为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工作。这足够支付房租,我希望我能慢慢地重新站起来。”这位网球明星的情况也并非特例。

20世纪80年代,法兰克福足球队半数球员因投资房地产避税计划(real estate tax-evasion schemes)而损失了大笔钱财。名人草率投资、封闭式投资基金或避税计划的例子比比皆是。前德国足球教练魏纳·洛兰特(Werner Lorant)因购买德国东部的房地产而破产。这样的投资起初看来是少交个人所得税的聪明之举,结果却让他陷入潦倒。正如一家报纸在2011年11月25日所报道的:“在当职业足球运动员(他所在的法兰克福队在1981年夺得欧洲联盟杯冠军)和后来当教练期间肯定赚了几百万的洛兰特正面临破产。他在距慕尼黑不远的奥伯多夫购置的豪宅已经被拿出来强制出售。”据报纸报道,洛兰特现在像隐士一样住在上巴伐利亚一处位于湖边的房车营地。“

房车的主人是有着慕尼黑雄狮之称的‘慕尼黑1860’(洛兰特曾执教‘慕尼黑1860’,并带领球队走向辉煌——译者注)的狂热球迷,他给洛兰特提供了栖身之所,让他在那里免费居住。”这些故事绝非例外,只是冰山一角。它们被大肆报道,是因为涉及的是生活在公众眼皮底下和镁光灯下的名人。然而,还有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与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这些人无论是继承了大笔财产、彩票中了奖,还是通过辛苦工作赚了很多钱,后来都落得一场空。不管奖金数额多大,许多彩票中奖者都会在几年之内将这些钱全部败光。2001年8月,46岁的失业者、美国肯塔基州人戴维·李·爱德华兹购买“强力球”彩票(“Powerball” lottery)中了4100万美元。

短短12年后,他在家乡——距辛辛那提140英里的阿什兰孤独死去。在彩票中奖后,他曾对记者说:“我不想在得到这笔钱时说我要买大房子、我要买汽车、我要做这、我要做那。我希望自己带着谦恭之心接受这笔钱。我希望这笔钱够我、我未来的妻子、我的女儿还有子孙后代长长久久地用下去。”这种反应绝非少见。然而,没有几个彩票中奖者能够坚守最初的决心。爱德华兹用税后剩下的2700万美元中的150万美元为自己和27岁的未婚妻购置了佛罗里达州一栋6000平方英尺的别墅。他的别墅前停放的豪车太多——其中有一辆兰博基尼——以至于邻居怀疑他做非法倒卖汽车的生意。不久后,他将一些高档汽车转移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因为他在那里买了第二栋别墅。

在中奖几个月后,“彩票之王”爱德华兹向电视台记者炫耀他花3万美元买来的电视、一个价值7.8万美元的镶钻金戒指和他用15万美元买来的由200柄剑、中世纪盔甲及兵器组成的藏品。他还把钱花在赛马、私人飞机和毒品上。12个月后,他已经花光了1200万美元,几乎是奖金的一半。在钱彻底花光后,银行没收了他的房产,强制爱德华兹搬进一处仓库。在他死后,他的女儿在脸书上发帖说:“分文不剩,全花光了。”而当年,爱德华兹曾承诺过要让女儿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德国,来自汉诺威的失业的铺地毯工洛塔尔·库齐德洛夫斯基在1994年中了390万德国马克(合200万欧元)的大奖后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

“乐透洛塔尔”——报纸喜欢这样称呼他——也买了一辆兰博基尼,并用大把的钱花天酒地。他炫耀金项链上一个带有LLL三个首字母的吊坠,分别代表乐透(Lotto)、洛塔尔(Lothar)和兰博基尼(Lamborghini)。中奖5年后,他死于肝硬化。他的遗孀和他生前的情人为获得他的遗产争斗了多年。英国的迈克尔·卡罗尔2002年购买国家彩票中了970万英镑,之后他将400万英镑给了家人和朋友,然后用高档汽车和位于诺福克郡的一栋别墅来犒劳自己。他聚众吸毒饮酒,赌博输掉一些钱,最终过上了违法犯罪的生活。在中奖8年后,他几乎分文不剩。他认为自己还算幸运,在苏格兰北部埃尔金镇的沃克斯黄油酥饼厂找到一份工作,每周赚204英镑。1994年,德国的失业者迈克尔·B.买彩票中了272.9513万德国马克(合140万欧元)。

据他的前妻说,从此以后,他的座右铭是:“我过一天算一天,活在当下,活出极 致。”他给自己和家人买了多辆汽车。由于认定彩票中奖者无须操心驾照的事情,他一再被发现无照驾驶,最终在被抓到八次后进了监狱。在此之前,他创办了两家企业,在他入狱期间,两家企业都破了产。在彩票中奖仅16个月后,他剩下的只有债务。他不得不卖掉房子,卖掉他买来的波斯地毯和所有个人资产。他又开始买彩票了,寄希望于再次中大奖。

奥地利仓库保管员京特·舍尔塔纳2001年6月24日获得了1000万奥地利先令(合72.6728万欧元)的奖金。为奥地利一家有声望的保险公司工作的一名财务顾问告诉他,如果他投资一种稳赚不赔的计划,就能让资产增值一倍以上。不过,舍尔塔纳不愿把所有奖金都用来投资,而是花300万先令为自己购买了一栋配备家庭影院的房子。他将其余700万先令按照他的“顾问”的建议进行了投资。不过,股市和货币投机在10年间耗尽了这700万先令,给舍尔塔纳留下了10万欧元的债务。

在谷歌上搜索“彩票奖金挥霍一空”或类似的词组,会出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成百上千条记录。小报喜欢报道这类事情,经常暗示从中可以汲取具有道德警示意义的教训:金钱终究还是买不来幸福。财务状况没那么好的读者可以松一口气,安慰自己说,靠着两万美元年薪和1.8万美元存款生活很可能比拥有几百万资产所带来的挑战更令人快乐,因为后者只会让人堕落并破产。阅读关于体育明星、流行歌星和好莱坞演员债务缠身、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的报道或许具有同样的效果。每周购买彩票并不断希望中大奖的大众当然认定,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会禁不住同样的诱惑。

他们不会去购买高档汽车,不会在乌烟瘴气的派对和赌场挥霍钱财,而是会用这笔钱做明智的投资。尽管如此,研究却表明大多数彩票中奖者在中了大奖的短短几年后,境遇比中奖之前还要糟。有一点是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守住100万要比赚100万更难,更别提让资产升值了。大多数人以为,要是他们拥有100万——甚至1000万——美元,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有那些彩票中奖者、演员、流行歌星和运动员,无论是通过一夜暴富还是靠职场上打拼多年取得的成功赚到几百万后,也都是这样想的。我并不想说赚100万很容易。但我的确想让你明白,除非你知道如何进行明智的投资从而让这笔钱增值,否则拥有100万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理财是必须要学习的东西,而这也是可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会理财的人钱财流失速度之快超出他们的想象。缺乏守住并增加财富所需的聪明才智的人以及对投资策略缺乏了解的人无一例外会失去这笔钱——不管它是100万、1000万还是一亿美元。许多人对理财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这一问题过于复杂,只有专家才能懂。虽然十分清楚理财的重要性,他们却不愿参与进来。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他们以为是专家的人,而这种看法有时是错误的。很多时候,他们的信任遭到辜负,他们迟早会放弃理财的念头。这样的事情你是不是很熟悉?结果就是金钱开始主宰你的生活,而原本应该是相反的情形。这也正是本书所要讲的内容:帮你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

作品目录

序言 从富豪到穷光蛋

第一部分 如何创造财富

第一章 金钱能买到幸福吗?

第二章 富人是如何做到的

第三章 自主创业是赚大钱的唯 一方式吗?

第四章 推销能力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第五章 诚实是最 佳策略

第六章 节俭的百万富翁们

第七章 为何设定财务目标很重要

第二部分 如何保有财富

第八章 对你的投资负责

第九章 拆穿与分散投资和波动性有关的认识误区

第十章 不要陷入“本土偏好”陷阱

第十一章 “后视镜投资”和随大流

第十二章 买股票:不可知态度和尤利西斯策略

第十三章 在房地产市场上赚大钱

第十四章 不要低估你的财富所面临的威胁

后 记 我们的社会为何需要富人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漂流w:感谢作者的努力讲解,这么多的字这么长的文章一定花了你不少时间。虽然我没有全部看完,但是你写的我大致明白,只可惜这么好的文章竟然只有我一个人看。
    鞍山孙勐:@王义明 碎片化时代不仅碎片了人们的阅读时间,更碎片了人们的注意力!感谢您的关注,我会一直努力创作的路上!: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本文标题:【逻辑思维】20171120 解读:《富人的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xh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