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谈】
在简书,专题主编是一程经历。我带着纸笔,坐下来;
在线上,听他们,慢慢,慢慢,与我倾谈;
谈谈他人,看到自己。
谈谈故事,看到内心。
——水青衣
(简书特约访谈官。 简书【文学】专题主编 。文化策划人。职业写手。)

文丨水青衣
做访谈的时候,我在云南,某座不知名的山。
一路往上爬,手足并用。
天空很蓝,像昨天见到的那个漂亮的外国小孩儿的眼眸。清澈,纯净,一汪轻漾。
我沉迷在一大朵又一大朵的白云里。当终于记起要访谈时,离约定时间已过去了三个小时。
我跳起来。比被响尾蛇咬了,还要迅急地跳了起来——不出意外地,让我的同行者也吓了一大跳。
他皱着眉头说,水主编,请注意人设。你的姿势是如此不好看。
让人设见鬼去!姿势见鬼去!统统见鬼去!
我在心底狠狠回了一嘴,却无暇搭理。
弥漫着花香的秋风吹过来,我们早已停止了爬山的脚步。同行者找了一棵三百年古树,倚着树干,怡然自得。而我,原地打转心似火焚汗如瀑下。
在拿着手机,死死盯着爱瑋儿头像三分钟后,我长叹一声,罢,我把脸伸过去,让爱姐姐扭一下吧。
爱姐姐,我、我、我在山上,忘了你了。
哦哈,没关系啊。信号不好吧?
这就是爱姐姐。一句话,便安抚了我的焦虑与狂燥。
同行者略带诧异地看着我前一分钟还面如死灰,在对着微信傻笑后,又开始生龙活虎地边看手机边向上爬去。
……
山脚的不远处,是大理古城。
千年沉静,安宁从容。
游人如织,然而,“喧闹是他们的”,它自温柔微笑相对。它有自己的节奏,它有自己的出世与入世。
爱瑋儿,亦然。
我与她在主编群的交集甚少,偶有话语,总是草草,未得深谈。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她就像是胡适先生说的“鲁迅是我们的人”一样,爱姐姐亦是“我们的人”。
访谈,她跟我用的是语音。一把温柔女嗓,磁性、软糯。之前在主编群就听过。缘于她做的一场心理专题建设运营的分享。如果说,彼时怀疑她有分享稿在手;那么,强大的语言组织与表述能力在此刻的实时访谈中展露无遗。
她谈心理专题建设,从专题定位到团队招募;从文章推荐到作者互动;从社群运营到活动管理。条理清晰,不缓不急,一句接着一句,似淙淙溪流,叮咚而下,轻快写意。
她说,今年三月,自己生日的当天接手的心理专题。彼时还写了一篇文《一把年纪,就这样被简书撩到》。文章摆出了两个鲜明的论点,“因为我的私心:想老得慢一些”与“因为我的公心:让更多人成长”。行文淋漓酣畅,论调理性而节制。心理专业属性与一腔才情的文学笔触丝丝融合,看似一篇自我剖析,却让人读来感同身受,收获满满。
因为我的公心:让更多人成长
从山腰走向山顶,途中百年古树参天,有几丛野花随风飘摇。已能见到山中零落的乡村人家,不时的,会有狗或猫,在闲适享受晴日暖阳。见人走过,也只懒懒斜睨一眼,继而复趴于地。
我开了微信扬声器,爱姐姐的声音悠缓清亮传出。那把温柔的嗓音,洒在悄静的山林间。
“接手之初,社群相对冷清。加上心理又是听上去挺高冷的专题,总觉得少了一些人情味。我自己觉得,心理学应该是要活在生活中的。所以,出任主编后就修改了投稿标准,定了八个字的原则:发乎于心,言之在理。我们不收纯理论,文章得来源于真实生活。”
“包括散文、小说,如果有很好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刻画,我们都收的。历史上的文学作品,才是最佳的心理作品。”
她的话语清静宁和,就算是谈到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丝毫波动。
“刚开始,官方对于副主编的人数是有限制的。我做副主编的时候,专题只有三个人。真的是忙得不亦乐乎的。每天每个人承担的任务都很重。我是承担晚班的,没有一天是二十四点之前睡觉。尤其是稿子量大的时候,非常疲惫,对眼睛伤害也很大。
所以我在想,我做了主编之后,不能再让这个现象重复,因为这样的话其实是一种反激励,再有热心的人也会坚持不了多久的。所以,我之后就一方面不断扩充人手,不断鼓励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在排班上平衡。事先征求每个人的作息,喜欢的时间段等等。
同时,安排机动的副审核人员,不断在团队中宣扬互相帮忙,形成人性化的管理,保证能及时审稿,不出现脱节。体谅所有作者投稿的等待,满足能及时得到回复的迫切心理。”
说到团队建设和人员安排时,爱姐姐似乎并没有在谈工作。她的模样,更像是从衣柜中拿出了几套服饰,略略思忖,便已整理妥帖;又似看到了笔筒中倾出了画笔,轻莞一笑,伸出手,不稍片刻,便逐一摆好。
话语的从容不惊,如野花的暗香袭人,让人瞥见其内心的平静清澈如水,恍如能摒弃一切杂乱与烦燥。这份自如,大抵来自爱姐姐丰富的人生历炼。
她走过很多地方。行进的岁月,充盈而饱满。如她在简书上自述:“心理学硕士,私人成长教练,管理咨询顾问,一个治愈系女子,原创不难,走心不易,关键还得好看。
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到五百强中国区高管,随后砸掉外资银行饭碗,以自由讲师和顾问身份背包行走近30个省市。”
如此充实又兜折历练出来的她,呈现的,却不是大起大落,也不是铿锵生猛,更不是冷峻先锋,而是中国式的温和、委婉、中正、纯情。
十三年的职业生涯,做了教师做到高管,再有八年的自由职业者,教过的学生和学员不胜枚数。最高峰时,曾带领过一个30人的团队,影响与带动他人。我不禁好奇,与过去的经历相比,简书主编是不是最让你觉得能帮助人的工作?
没有一点点犹豫,爱姐姐回了一个是。
“因为编委团队的不断壮大,我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管理社群,去和作者们交流。我是很喜欢跟作者交流的。我常常跟团队成员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啊,看上去很小,也可以理解为很大。其实我们是在做一个用灵魂影响灵魂的工作。虽然这是一个写作平台,但是这里面充满了人生的故事。有甜有苦,尤其是有苦的人生,可能带来的成长跟蜕变是更大的。
我常常会去看专题里作者的文章,发现了优秀的就会分享到社群里。这样的方式,也带动了很多人。之前大家都是分享自己的文章,但现在学会去欣赏与分享别人的文章。这种良好的氛围,也鼓励与带动了很多之前不那么自信的小伙伴。”
说这些话时的爱姐姐,一定是眉眼温柔,心中藏着一束光。她娴和安静坐着,不矫饰不张扬。像山间涓涓流淌的小溪,像古城轻轻拂面的风,像细润的雨丝,自自然然地深入,让身边的人感觉舒心适意。
“说一个例子?我想想。其实吧,我们有时候不一定是要做心理咨询,但是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份志愿者工作,其实就是在做一些帮到人的事。
之前,有一个作者,他是抑郁症患者。在那段时间来做我的编委时,他正处于失业阶段。后来我还是鼓励他去重新找一份工作。现在,他已经不在我们的团队,但依然会像一个编外人员一样在社群活跃着,在帮我们做着心理群宣传。
他在遇到我们这个团队以后,他才发现啊,原来这个天地是完全不一样的,跟他原来自己所受的教育和所见到的人跟世界,完全不一样。他的抑郁是逐步好转了,现在也是过着非常积极的人生。这个也是有点超乎我意料的。
所以我也看到,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勿以善小而不为吧。可以运用专业,利用平台,做一些事情,帮助一些人。”
作为一个内心畸弱的人,面对着心理学科班的爱姐姐,我有怯怯的不安,我的问题总是显得有点儿呆。我似一个小小的孩子,涩涩地低头,缩得紧紧地在角落。但她的语音,会伸出一双手,“如柔荑,如凝脂”。轻轻拉起我,温柔抚摸,解封掉那些不自在。听得越久,越耽溺其间。恍惚里,总是想起小时回家乡,邻家的姐姐,明亮饱满的面庞,轻轻抿嘴地笑。无论走到哪里,都牵着我的手。
《何以笙箫默》中有一首歌,《遇见你的时候,所有星星都落到我头上》。每一句歌词,都能形容我对爱姐姐浓烈的倾慕。“你的眼睛在笑/我望着就中了毒药/就快要,受不了/你的声音在绕/还带自动循环特效/有没有暂停键可以stop。”
因为我的私心:想老得慢一些
我很想用一种什么花来形容爱姐姐,又很想从《诗经》中找出一句诗来论调。
但在脑中来来回回溯历之后,觉得她更似山林间的清泉。明澈、轻灵,懂得随遇而安,懂得该承受的时候要承受,该坚守的时候要坚守。如水一般,至刚至柔。
与人相处,与己独处,都若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温柔恬淡。
诚如她学古琴,学画,读书,写文……她选择按自己的意愿而生活。
当我问她,是否有意向开课授画时,她微笑了。
“今年六月份开始学画画。自学。学了之后,心更沉静了吧。现在写得比较多的,就是画画方面的文章。也有一个小原因吧。因为之前写的基本上都是心理或上班专题的文。如果自己收录心理文章,也没多大意思。就想着开拓新的领域。像一个普通的作者一样,去投稿,如果不好,会被拒。让自己感受着跟普通作者一样的欢喜与难受。
我在画画时,就是完全地全神贯注于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忘记时间的流逝,也不去想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只是自己去投入。我是刻意在训练我的右脑,因为我之前用逻辑思维比较多。所以,现在的简书,我真的是非常喜欢。很多元,能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所喜欢的。
同时,画画过程有的时候就几个小时,我也是逼自己能够让眼睛离开手机一会儿吧。因为做主编以后,发现审稿啊、管社群啊,很多琐碎的事,经常是要盯着那个小屏幕。画画呢,就让自己离开一会儿,跟这个色彩在一起会比较享受吧。
我不想非常系统地去学,毕竟跟美院的学生追求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也接触了一些美院的学生。科班毕业的反而我觉得他们没有那么热爱画画呀,他们看到我画的那个习作,他们都很惊叹说:啊,我都画不出这样的。所以我就觉得心底的热爱是支撑一切成果的一个最大的源泉吧,跟你的那个专业学到多少东西真的没有太大关系,可能我到现在这个阶段,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不拘一格去做一些事情,不要被框住了。”
凡事迎刃而解的平和,野花般的自由摇曳。爱姐姐多彩的人生,真是如她所言:活出了好几辈子。
“我的脾气里面就是有一些会喜欢自我挑战,然后呢,喜欢新鲜的没玩过的那种特性。所以我是完全没有把主编太当工作,就是当这个事儿好玩。
之前我做教师、做高管,在银行工作,做顾问,通过不同的职业,让自己感受不同的生活的活法。
其实,就是只要一件事,它让我觉得有好玩的点在,那我就会做。如果有一天我觉得太多重复的玩意儿了,我可能就离开了,我就愿意去交给其他人,让他们来接手。简书主编也是这样。我相信,换一个主编,就可以换一种玩法嘛,不要固守在我的这个框框里面。
让自己的人生,活出好几个来,那不是挺划算吗?然后,现在的话么,我就是……就是连这个跳槽,或者是做不同事情、接不同case的那种欲望都不足以满足,我对多元化的这个需求了。所以,今年我把自由职业者当中的职业两个字去掉,我就想做一个自由人,享受人生。
我觉得,自己可以经历不同的人生啊,现在简书主编这份工作算是其中的一份。画画也是其中的一份,也许还会有更多……例如跳舞啊,我可以把这个艺术结合我的心理学领域学到的东西呀,我可以去影响更多的人啊,等等。反正各种可能性吧。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有多长,所以,到了一定年纪,我就会去开拓深度和宽度。”
这个女子,一直沉稳而理性地叙述。大段大段的话,像柔顺的布匹,滑溜而展。但我笃定她是感性的,她的内心富有诗意。她的诗意就从她的话、她的画中蓬勃显露,她的内心也在她的文章中一一打开。就如,她的那篇文《你在断舍离,我在阳台栖》。
而她这个人,亦似这篇文,有清新的画面感,清淡的中国风,清净的古典意境,像感动我一样,感动很多内心有柔软的人,如同在一片青瓷中,恍见时光和情感缓缓流过。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独自躺在座驾中,望着车窗外的树叶婆娑在秋风里,背景是碧蓝蓝的天空,很是静谧柔美清爽干净,这种感觉,就像是爱主编给我的感觉。
第一次见到她名字时,我正在拼命的给简书心理专栏写文字投稿。那次有事一周没来简书。
再打开简书时,发现换了主编,看看简介,作者爱瑋儿。简介让我心中对她充满了仰慕与喜欢,感觉这么优秀的女子,定是桀骜不驯,心比天高,清冷的很吧。
今年3月,心理专题招募首席评审官,我的血液立刻沸腾起来,激情百倍的应聘。得上天垂怜,可与爱主编一起工作了。
爱主编,给心理专栏带来了热情与活力,带动着两个心理群近千人互动,群里从寥寥数语到连珠妙语绵绵不绝,从无主题对话到每天的晚安贴和爱卡不卡,从心理专栏精品推荐集到简书心理专题精选月刊,步步精彩,带领我们一路高歌,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半年。
这半年中,跟爱主编私聊并不多,一次是因为我生病没有及时审稿,正在忐忑中,爱主编的微信语音先到,像极了南方女子,嚅嚅软软,说,猫猫是不是有事?需不需要帮助?
并没有责备,有的是一份看到,我告诉她我身体不适,但是可以白天补审。爱主编说没事没事,我可以审稿,你先休息,身体重要。让我感觉温暖又感动。
第二次私聊,就是简书心理专栏因工作需要招募副主编。我一方面对这个职位垂涎三尺,一方面惴惴不安于自己的时间安排。
或许两个相知的灵魂是不需要语言的吧,自会心有灵犀。就如我们虽无过多的语言交流,但是透过彼此的文字,就可以牵到对方的手,一个留言,就有深深的懂得。
爱主编主动私信问我,愿不愿意做副主编,我说了我的担心,她笑语盈盈的对我说,以我对你的了解,你可以的,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相互帮助。
这个居家安心撩拨笔墨与琴弦,拈拈花惹惹草,陪陪爱人,看看世界,偶接个案的优秀女子主动勾搭我,我岂能不上钩,马上没有半分矜持的跳到了她的筐子里,成了一名副主编。
第三次私聊,是我感觉自己心太累了,觉得没有力量背着简书心理专栏走下去了,想要辞掉这个职位。
于是私信爱主编,她的语音过来,温婉,清雅,却携带着一股力量,她说,也许有一天,她也会因为凡尘的累,背不动心理专栏,也许,她也会萌生去意,但是她会坚持,为了自己,为了简书心理专栏的小伙伴,如果真走了,她会感谢这份相遇,毕竟是人生难得的心理历程。如果我真的要离开,她会祝福我。
这段语音我听了很多遍回放,听一遍,就有一份力量,最终我决定处理自己的现实,留在简书,跟她作伴。
有一种相知,不用相守,心会在一起。有一种相知,不用相见,灵魂彼此可安。我曾想象有那么一天,简书能举行个心理专栏的读者见面会,那我便可趁机见到爱主编了,那样的一天,定会如今天般,阳光明媚。
2016年12月,源于对写作的热爱,我注册了简书。三分钟热度过后,写作没有什么方向,感觉自己像一叶孤舟飘摇在大海上,一不小心就被风浪淹没了。就这样我一度停笔4个月,只字未写。真正的简书生活开始于一封简信。
2017年4月13日下午,我收到爱主编邀请我入心理群的简信。可以这么说,我的简书生活从此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加入心理群之前,另一个阶段加入心理群之后。不过一开始我还是比较矜持,因为之前也有被邀请入其他的社群,感觉没有什么能量,不太想在群里说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个群感觉很不一样。每天有萌萌官发布早安卡,晚安贴,主编爱姐每天在群里和大家互动,群友们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每个月还有2次爱卡不卡的心理游戏社群活动,帮助简友向内探寻自我。这一切都是爱姐的策划。后来心理专题开始征文,爱主编在群里一直鼓励我们参加活动。群里也不时分享已经参赛的优秀文章。在一股无形力量的推动下,我这才动笔写了文章,发布当天就被爱姐推荐上了首页,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什叫“燃”的感觉。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场充满仪式感的征文活动,每一个流程都渗透了在爱姐领导下心理团队的用心。征文评比结果出来后,群内举办了颁奖礼。开始前群里有预热,开始后群里更是热闹。爱姐精心制作了电子奖状颁发给每一个获奖者。获奖者还发表了获奖感言,纷纷发微信红包。那一晚满是感动和喜乐,气氛十分热烈。看似简单的颁奖礼,心理群做足了文章,每一个流程都充满了仪式感,让获奖作者心里暖暖的,也让没有获奖的人也皆大欢喜。我知道,为了圆满的活动,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不计报酬,只因心有大爱。
征文活动惊喜接连不断,心理群联合电台电影898音乐随心栏目,组织获奖者在电台朗读自己的文章,和气质主播姗姗直播连线互动。爱姐更是身先士卒,第一个参加直播,然后和我们传授经验,让很多作者实现了人生第一次的电台直播秀。爱主编大爱,直播期间,不但在群里鼓励我们,还在朋友圈分享扩散,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创造新的梦想。我以为征文活动到此结束,没想到前几天,又把大家获奖的文章集结成册,要出版电子书。爱主编更是亲自当了一回图书编辑,又排版又校对。没过几天,电子书就在豆瓣火热上线了。
平时爱姐对我们这些普通作者很照顾提携,方方面面都做得特别暖心。还经常在群里分享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让我们觉得心理群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收获了友谊和成长。感恩遇见爱姐。
对于爱姐姐,我想用人格魅力这个词来形容她。三月份,偶然进入简书心理社群,又因为机缘巧合加入心里团队。爱姐姐,于我而言,不单是感谢。她让我成长,我想一个内心柔软的人,总能带给人温暖。
爱姐姐,就是这样一个人,还记得,她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充满竞争和压力,如果比较智力、能力、体力,总有人比你强,是没底的。不如增加自己内心的柔性,就无所畏惧了。"而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对我们团队的前人事官,因为某些方面的困惑,她不厌其烦,尽已所能,去疏导他。现在每每谈起爱姐姐,他都会说,爱姐姐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和支持,要不是爱姐姐,他也不会有现在的成长。有句话说,你的能力越大,你的责任也越大,爱姐姐用她自己所学,给我们做审稿培训,给我们讲解心理的知识,而这一切她从不要求我们回报。她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允许我们犯错,这一切,对我,相信对我们团队都是一种成长。我们爱,爱姐姐,她是我们的大班长。
【娱e卦】
1.时间有限,咱不八卦。娱乐无限,就来一卦。用三个词形容下自己吧。
爱美、求新、从容
2.告诉我一个秘密。
爱:告诉你,一个17岁情结吧。17岁那年,我获得了上海的某次作文赛的一等奖……
水:等等。姐姐,你说了快十分钟,这个……八卦的梗在哪里?
爱:啊?要八卦?这个,就是我17岁因文获奖。然后现在做主编,又遇到了一个17岁的少年。他喜欢我的文,然后因文结识。我觉得写文好奇妙,缘份很奇妙……
水:还是跟作者的故事啊?我想要的是情感故事啊啊啊。(捂脸)好吧……你这个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作者的主编啊……

最走心的写作经验
最温暖的访谈故事
最八卦的娱乐小札
简书【茶娱话点】栏目
你想了解的大神,全在这里
每周三00:00,[e谈]独家专访定时放送
本专栏由简书官方【短篇小说】专题、【娱乐八卦】专题联合出品。
欢迎关注简书神奇故事茶馆“茶点故事”(微信公众号:jianshu_teahouse)
小彩蛋丨有奖问答
本期问题:爱瑋儿在简书有一篇文章,体现了她的悠然安宁,文章名字是?
关注茶点故事公众号,后台回复答案。回答正确者,加入茶点群,将随机抽取幸运茶粉1名,奖品为简书笔记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