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文是体制内人士必备技能之一。公文写作能力强既可以雪中送炭,也可以锦上添花。不但工作要做好,同时也要有效展现工作成果。
瓜好,也要会卖啊。酒香也怕巷子深。仔细想一想,工作中你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些人工作成果明明做的一般,不如你做的好,但是工作总结写的很好,给领导留下良好印象,深得领导喜欢。
如同一个长相一般的妹纸,会用PS美化修饰,进行高价值展示,看到的人肯定会心动的。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别不服。
职场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各种不服,都是要靠本事吃饭,结果好才是真的好。
自古真情留不足,唯有套路得人心。掌握写工作的方法,你也可以用套路哦。而不是只做一个默默吃瓜,还有怨言的怨妇。
写公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写出优秀公文真的要靠长期刻意练习。不过,只要掌握了3种思维,快速入门,保持良好水平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框架思维
公文是一种非常结构化、逻辑性强的应用文。在开始动笔写之前,一定要有很好的框架思维能力,或者说结构化思维能力。
先搞定整个文章的内容结构,确定文章的大标题与小标题,基本上一篇文章的骨架就有了,剩下的只需要去填充血肉,让整个文章更加饱满、立体。
公文基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用一段概括性语言,展示文章事实与理论背景、目的、主要内容等。接下来使用不同小标题围绕主题从不同方面阐述。最后,结尾部分来个升华与总结,再次概括性总结内容,明确工作目标。
这样一套结构为你提供了公文的内容框架,思考与写作时遵循这个框架来做,可以精准聚焦,不做无用功,避免大脑空白,解决不知道从那些方面着手的问题。
同时,行文时也可按照“明确主题-确定小标题-领导反馈-修改完善-填充细节-个人修改-领导反馈-反复修改-最终定稿”的结构来做,有效搞定文章。
在开始具体写之前,自己一定要思考文章主题与小标题,用树状的形式展示出来,提前找领导确认可行性,并获得反馈,根据反馈修改后,再次找领导确认。
当然,如果你写的比较多之后,会写之后,直接开始写也可以。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文章主题与内容符合领导要求,满足工作需要,减少无畏的付出。这个一会讲到另一个思维时再细讲。
你觉得是提前跟领导确认好主体框架好呢,还是你写完怀着愉快的心情向领导交稿,结果却被要求重写好呢?
而且,你有一整套文章框架,不但写的时候省时省力,在跟领导确认可行性时,即使存在异议,也可以尝试说服领导嘛。
懂得提供解决方案,勤于思考的下属那个领导不喜欢呢。
产品思维
公文本身就是一个产品。现在也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领域的一个概念产品思维用在这里特别恰当。
遍寻公文写作相关书籍等资料,把产品思维这个概念明确地用在这个领域,本文应该是第一次。当然,这种思想以前会有的。
做一款互联网产品一开始要怎么做呢?
互联网领域特别喜欢用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来落实产品想法。
产生产品新想法后,尽快造出最初产品,然后放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小步快跑,迅速迭代。
其实,公文也应该这样做。拿到公文任务,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做一个最初的产品设计,写好一个框架树状分析之后,尽快跟领导或同事交流,获得反馈,迅速迭代,这样拿出的初稿至少在文章结构上就不存在硬伤了,后期只需要“小打小闹”地修改。
不然,后期交初稿了,不符合领导要求,内容质量不过关,怀着崩溃的心情去伤筋动骨大修大改,大破大立,这明显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嘛,又是何必呢,既浪费时间精力,也要大量返工,出力不讨好。
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少返工,争取在有效的几步之内就搞定。所以,一定要按照MVP这种思想来执行,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对。
此外,产品就是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夸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呢?
但凡,你有这样的想法。我想,你就很难动笔去写,凡是求完美只能是让你对踏出第一步都感到恐惧,自缚手脚,自废武功。结果是空有一身耍大刀的本事,就是不敢再关公门前耍一耍。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不断迭代进化的产品。想一想,最初版本的微信是多么粗燥,当前的微信版本是多么牛X。
公文是要写好,写出精彩。但是,一开始最重要的是在确定框架之后,尽快去写,去填充内容。不要想着第一遍就写出多么高大上、伟光正的文章。
公文领域,第一稿就完全不用后期修改,第一稿就熠熠生辉的基本不存在。不要求完美,否则求完美只能得到一个完美的无法动笔的开始。
伟大是熬出来的,好的作品也是不断打磨出来的,也是自行生长出来的,压根就不是你一个人苦思冥想写出来的。
确定框架之后,先写出初稿,之后再根据反馈、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这才是一个做产品的正确姿势。
互联网领域做产品的方法论有很多,有兴趣可以继续学习,这里就不过多论述了。
用户思维
前面讲到的框架思维、产品思维主要针对是文章这个物。写公文,除了涉及文章本身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文章的用户。为谁写、给谁用,谁来听这是个大问题。
一篇公文基本涉及三个主体:写稿人,用稿人,受众。
写稿人是隐身人,是透明的,是为用稿人服务的,必须站在幕后做好幕后工作。
用稿人是产品的主人,一定要符合用稿人的角色定位、特点,实现其特殊目的。
受众,或是单纯的听众,或者是更大的领导,一定要保证用稿人嘴里讲的内容可以有效传达到受众耳朵里、大脑里,留下深深的痕迹。
别用什么“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来自我安慰,无法有效实现目的,就是一篇垃圾公文。
毛主席曾说:“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要根据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
你写文章、做产品也一样要分清敌友。领导是用材料的,这个是主,也是友。
材料的受众就是“敌”,做产品的人和用产品的人两个人的需求基本是对立的,你需要思考如何把材料有效传达到“敌人”那里,进而化敌为友,赢得满堂彩?
你只是文章的奶妈,文章只是被你奶大而已。给领导写讲话稿、工作总结等,文章是属于领导的,领导才是文章的亲妈。做一个奶孩子的奶妈,孩子获得亲妈的认可与喜爱,奶妈才有价值啊。
所以,你懂得。写文章时,一定要角色代入,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写、去想。让文章的文风、表达风格、格调与领导相匹配,符合领导的日常说话方式。
否则,不符合领导的调性,就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如何做呢?首先,去研究一下领导的背景信息,以前的相关材料等,拿捏好领导特色。例如,领导是经济学出身,那你就多看看经济学相关概念,合适时用上一两个概念;领导喜欢古典文化,合适是你就来句古诗或古文;积累一些领导家乡的俗语,必要时也用上一个。
领导看到时,露出的神秘微笑,就是你最大的功劳。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的材料,领导要读书来。那么,你在写的时候,一定不要用一些生僻字、难懂的概念、易误解的字,不要用太多长句,要多用短句。
写完后,请自行角色代入,自己先大声读一遍,有条件可以找几个听众。
如果你读一某句时上气不接下气,请记得及时改成短句。如果听众一脸懵逼,请换个表述。如果某一句领导用他的“标准”普通话读出来容易产生误解,请换个词语表述。
在我翻看的教公文的材料里,基本没有提及写完后先读一遍的。但是,读一遍非常重要,读一遍非常重要,读一遍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个有用户思维的人,一定会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如何是让用户爽。
做产品最怕自嗨,自我感觉良好。如何避免自嗨,请参考前面讲的产品思维。
你觉得用户感觉如何和用户感觉如何这是两码事。用户感觉如何才是王道。
现在请花三分钟,仔细想一想为什么?
词文堆砌,导致文章诘屈聱牙不是本事。写公文不是秀特技、秀内涵。要想秀,请出门左转去买家秀里好好秀。
写公文一门系统工程,要想写的好,除了学习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和英语练习。
做出好产品非一日之功,就像生孩子,要经历大约十个月的孕育,才能分娩出来。
好的方法,只不过是给了你一把可以砸开核桃的锤子,不然核桃再好,你还是吃不到。
早点掌握砸开公文写作的锤子,砸出一片阳光明媚的世界。
砸掉旧世界的脑壳,砸开新世界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