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法-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道-法-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作者: 零落众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01:17 被阅读0次
道-法-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黄金圈法则。

这是一个从很久以前我就想要跟别人分享的发现。

之所以会很想要分享,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于组织和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我发现这个法则与产品设计甚至中国的“道法术”,背后的逻辑都是相通的。

怎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呢?我认为屡屡发生的偶然背后可能指向的就是一个必然,这也让我对黄金圈多了几分信服。

让我们先从黄金圈说起。

所谓的黄金圈,由国际知名广告专业人士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 发现,名字来源于“黄金分割”。

斯涅克认为就像黄金分割一样为看似无序的大自然提供了秩序存在的证据,黄金圈也在人类的行为中找到了秩序和可预测性。

它具体指的是Why-How-What(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的这种卓越人士、组织所有的思维方式。

道-法-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这个图便是黄金圈的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出处不详)。

对于大众而言,通常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是从外而内的,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是一个从清晰事件到模糊理念的过程,这么做符合我们的正常思维,从最简单明了的问题开始,最后才是最困惑的问题。

但是,斯涅克发现,对于非凡的领袖和非凡的企业来讲,他们的思考顺序恰好相反,是由内而外的,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

比如说苹果公司。

苹果的宣传语是这样的: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why)。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why)。

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通过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和界面友好(how)。

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what)。想买一台吗?”

清晰的“为什么”吸引了大量认同苹果理念的人,使得苹果成为全球品牌归属感最强的几个品牌之一。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当我们由外而内沟通时,人们能理解大量的复杂信息,比如特征、优点、事实和数据,但不会激发行为。当我们由内而外沟通时,我们可以很好的调动情感,直接同大脑负责控制行为的部分进行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的力量。

能证明“黄金圈法则”的另一个例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福特的故事。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于是立马跑到马场去选马配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福特先生却没有立马往马场跑,而是接着往下问。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的到达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户:“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于是,福特并没有往马场跑去,而是选择了制造汽车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除了对于企业黄金圈法则具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以外,黄金圈法则对个人的行为也提供了指引。

黄金圈法则能够帮我们看清行为背后的原因,知道自己为什么采取某种行动;与此同时,黄金圈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如果我们能够提醒自己,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问问为什么,我们必将获得更大的成就。

比如你在制订自己的生活年度目标时,先想为什么,例如你想在今年内买房,为的是让自己有个安定的家。

然后再想怎么做,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最后想做什么才能达到开源和节流的目的,例如多做一份兼职、少打车多坐公交、少在外面吃饭多在家做饭等等。

但是人类是有应激反应的,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很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做。例如受到批评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反感,就想着找证据/理由证明自己的正确的,对方的批评是错误的。在这些时候,根本就会将所谓的原则抛诸脑后。

因此,要培养自己用黄金圈法则来解决问题,学会从为什么开始,由内而外,改变固有思维,围绕着“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来制订规划和行动。

“为什么”,是个信念,必须确保清晰明确;“怎么做”,是我们为了履行信念而作出的举动,是一套形式原则,指引着我们把理念变成现实;而“做什么”要注意的是,一言一行必须符合你的信念。

读到这里,也许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黄金圈法则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理念,它有中国道德经里提到的“道-法-术”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为什么”即是道,“怎么做”即是“法”,“做什么”就是“术”。这里不得不再一次佩服古人高超的智慧。

最后说明一下我说跟黄金圈的基本理念几乎完全一致的产品设计原则。

在产品设计领域,有一本被广泛认可的书,叫做《用户体验要素》。

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观点,它将产品设计分成了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五层,我找了一张说明这五个层级的含义的图,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不感兴趣直接听我说结论就可以了:这里面的战略层,即是“为什么”,范围层就是“怎么做”,而剩下的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就是“做什么”。

道-法-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最近愈发觉得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但知道了道理还远远不够,不如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按照黄金圈法则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吧!

相关文章

  • 道-法-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黄金圈法则。 这是一个从很久以前我就想要跟别人分享的发现。 之所以会很想要分享,一方面是因为它...

  • 2016-04-27 道术之攻【0005号】

    何谓「道」 何谓「术」 「道·术」取之于「法」

  • 认知思维

    所有的赚钱都是认知的变现 所有的亏钱都是认知的缺陷 术(法)永远是为道服务的, 术是道的衍生物。 可以以术入道, ...

  • 【道法术器】

    做事都是道、法、术、器的结合。 道是指真相、原理、规则。法是指愿景、方向、战略。术是指方式、方法、技巧。器是指一切...

  • 道初论 并附两篇释义

    道初论 道者,玄也。道之表,理也;理之表,术也;术之表,法也;法之表,器也。器之精为法;法之精为术;术之精为理;理...

  • 大成微课No.78:割喉竞争买方市场彻底解决业务难题之营销“道·

    上几堂微课我们讲到中国很多企业因为缺乏人文科学"道/法/术/技"的概念。往往本末倒置的"重术/技而轻道/法"...

  • 道理都是相通的

    练听力和健身…居然有相同的感觉。耳朵和精神遭受的磨砺像极了做腹肌撕裂者时每组动作都做到力竭的感觉。逐渐爱上了练听力...

  • 道理都是相通的

    培养一个新习惯的道理都类似,只需要四步就可以实现。 1.树立一个不难的短期目标,比如1周2.从特别简单的改变开始3...

  • 法相诀

    诸法无常,诸天万相。法无定法,相无常相。道生法,法生术,术为形相。道为根本,法为枝干,术为叶、为花、为果,合而为相...

  • “道、法、术、器”基本内涵

    “道、法、术、器”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传承强调这样四个字,“道”、“法”、“术”、“器”。 “道”,是自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法-术,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l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