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周,严重感冒+失常超长低温阴雨+年底各种繁琐,影响了每天一写计划。
由此再次体会“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这句话,背后其实有着多么坚实的毅力!反过来更是验证了“正是因为比你还努力,所以比你更优秀”,还有“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在我们看来总感觉是结果,其实真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人都是养成了浑身上下各种优秀的习惯。
[得到]APP上这些雷打不动天天讲课老师,叫人折服。特别是最近迅速窜红的《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香帅老师,突然早产,一位80后的年轻妈妈,面对第一个孩子的提早来临,从容应对,在医院里依然一天不落,坚持保质保量的课程发布,这样的平凡人真是摧人奋进!
同时,更是体会到了这一年加强了学习和写作,明显的提高了思维能力。因为,每天都这么近朱,多少会赤一点嘛。因此对于管理工作开启了新维度的价值标准,对于明年的工作安排、人员去留的问题,有了非常清晰的取舍。特别是那些身为主力队员,思想却常常打结的人,以前一直留也不是放也不是。最后只能说服自己学学佛祖,慈悲为怀。可是,你的包容最终是换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回头浪子,还是换回来得寸进尺唯利是图的白眼狼?
在我开始更新了时间使用的正确观念之后,加上学习金融投资的知识。终于深刻理解了用时间来投资的重要性,才能正确理解工作效率的价值,以及用时间做投资的观念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大意义。
因此选取合作的员工以及合作伙伴的标准,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不用再要太多的各种标准去衡量综合评分,其实想明白了就一点,谁工作效率高谁就是对的合作伙伴。谁主动解决问题谁就是主力。哪怕花出更高的价钱去购买有效率的外部团队 ,都比用低价格去购买浪费时间的内部同事来的合算。花钱就是捡便宜,这一点李笑来反复讲过。
工作有没有效率,不是能力问题,其实完全取决鱼心态。有些能力看起来挺强,但是心态不积极,结果工作过程总是各种较劲,不但效率起不来,还产生了工作链条上很多一时半会看不出来情绪淤积,最终这个危害才是最大的毒瘤。而有些人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心态积极向上,那么这个过程哪怕工作有困难,进展不快,但是最终他们是自己努力去解决,并从中学到了经验,内心有成就感,这个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无形的正能量才是对团队最大的贡献。
工作效率,其实不能只看一天工作完成的快不快,而是要看一个整体的工作任务完成的漂不漂亮!
表明上好像区别不大,可是细思极恐,这里面是两个方向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如果他自己有上进心,他会主动找问题来跟你沟通。在这种主动的心态上去沟通,才能够给予他有效的指导建议。他是本着求解的需求来的所以乐于接受。而那些被动心态的人,一切的沟通都会被对方理解成是领导在忽悠员工而编出来一套花言巧语。
心态被动的人,他们从来不会发现自己有什么问题,无论什么都是别人的错。这个思维模式更会使他工作起来处处不顺。始终要等你来发现他身上的问题,然后再要去找他沟通,而且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可悲的是最终两三年过去了,大家觉得工作上配合还存在问题,沟通起来还是来回那些那么几个问题纠缠不清。而不是不断的发生新的问题,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情况让我现在想起来非常的搞笑。
这样的结果无非两种原因,一是木鱼脑瓜敲不响,二是装作睡着不愿醒。没有更多的解释的理由。两个成年人,朝夕相处的工作了两三年,来回那几个问题都解决不了,不是他的水平低,就是你自己笨。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今年春节前,我采取了几个主动的措施,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同事,及时沟通,及时处理。结果答案真的就只有这两个,一个真的是怎么敲也敲不响,你越是苦口婆心,他越是感觉满肚子委屈,我都这么埋头苦干,你怎么还怎么都看不顺眼。你是想帮他提升思考能力,教给他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他却更认为你总是鸡蛋里挑骨头,这也不够好那也不够好,不停的批评他。另外一个真的是一直在跟你敷衍搪塞,口是心非。说到底,无非就是要工资不能低,工作别太累,管理宽松点,人前多给脸。其他一切说过的什么在公司里想跟我学点什么为人处事,想锻炼自己综合成长,全是忽悠。我还就真的这样被忽悠了两三年,真的愧对了我20年创业的老司机名号。
今天晚上有点空了,坐下来仔细想想,哎!朝闻道,夕死足矣。
真的这么多年以来,每年年底都要面对着跟员工的挥手告别,每一次都觉得那么无奈,那么不舍。只有今年觉得如我所愿,一身清爽。
一颗烂苹果,烂的不是只有他自己,还要烂到了别人,烂坏了一筐苹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