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超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
运营工作中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如何通过不断思考、判断和执行,找到投入产出比较优的路径和方法,以达成你想要的结果。
1、一个人如何做好运营?
1)具备一些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
2)至少一项拿得出手、能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
目标导向意识
效率意识
定期总结:过去一周中都做了什么?哪些事情是有产出的,哪些事情产出不太够?哪些事情产出效率比较高,值得接下来投入更多精力?哪些产出不明显,接下来可忽视?
二、身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竞争力和“信仰”
1、 “回报后置”
2、 “先不论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先基于自己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
3、互联网产品里,以用户价值为中心。
三、 “精益”的运营
1.“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
2.“以最小成本搭建一个真实应用的场景”
在复杂环境下做好运营工作的基本理念
1)当你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时,其中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会成为整件事情可以顺畅发生的核心前提。
这个核心前提往往就是“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
2)用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一个真实用户应用场景,并去验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四、运营的“做局”和“破局”
但凡是局,必然有小有大,有简有繁。但,无论局小局大,组局成功的关键,总是在于你要能够一一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并在其中穿针引线,优先引入某种较为稀缺的价值,从而逐步让各方间的价值供给关系从最初的假想一点点变为确立。
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运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这个至关重要的破局点,并倾尽一切使之成立。
五、我做运营的三个底层工作方法
1)让自己拥有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即追热点,借势。
2)让自己拥有对用户的洞察
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置身于真是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久而久之,便会慢慢拥有对你的用户的“洞察力”。
3)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六、 我眼中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一)流程化思维
先有流程,再有解决方案。
拿到一个具体问题后,遵循以下步骤来思考:
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效果;
2)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会经历哪些主要环节;
3)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效果。
(二)精细化思维
你必须要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要能够做到对于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运营中需思考:
你的用户可以被分成哪些类别?
对于每一类,在每一个体验点上我们可以使用哪些不同的运营策略和运营手段?
(三)杠杆化思维
好的运营是有层次感的,先做好某件事,再以此为一个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发生。
(四)生态化思维
能否成功搭建起来生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能够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说,脑子里要先有一些生态的概念和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