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雕刻学生的“大先生”

做雕刻学生的“大先生”

作者: 停靠的小船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16:27 被阅读553次

曾经有人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非培养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对一位物理教师说:你不是教物理的是教人学物理的。美国著名的班主任年度优秀教师雷夫《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曾回答中国同行说:我不是教课的我是教人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目前教育界正在研究落实的核心素养问题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为谁培养的问题。可见”人“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孩子们来到学校,我们希望走出去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台考试的机器?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眼里有“人”,心里就会放弃那些功利的短视,就会始终保有一份良知,去做对学生一生发展真正有意义的事,就会把有意义的事坚持做。

坚持做温暖的事,因为温暖是一种文化


什么是对学生发展真正有意义的事?我认为营造一种温暖的文化,在这样温暖美好的环境里涵养一个个温暖的心灵是我们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没有之一。一个人不会感受爱,不爱别人或者不知道怎么去爱,也不懂得获得别人的爱(基于换位思考的同理心),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冰冷灰暗了。温暖就是要把教育同人的文明、文雅、优雅、高雅、高贵等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要把教育同书籍、音乐、艺术、茶道、大自然等那些伟大而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就是要和幸福、快乐、自由、尊严、生活、生命、生态、生涯、个性、创造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联系起来,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品质、更高贵、更幸福。

关注教养(教养外显于行为习惯,内隐于心灵格局)

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概括教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教养是可以教导,可以养成的。(具体情境下怎么做是关键),能够以共情的方式,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并且出自内心的尊重在行为上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是教养的关键。真正优秀的人,永远保持恭敬谦卑的态度,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气质。灵魂越是高贵,行为就越谦卑,一个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人又怎么称得上优秀呢。余秋雨也曾经说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是有没有教养,要看他离开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进出大门时,要想到紧跟在你身后通过的人;上厕所时,要想到下一个上厕所的人;扔垃圾时,要想到下一个收垃圾的人;......教养,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学校每个人都能拥有“不随意给别人添麻烦”,或者“给别人添了麻烦而感到愧疚”的自觉,将会减少多少不必要的矛盾。有人说我们育才是贵族学校,我不敢说,因为富贵一词中,富是一种物质状态,贵是一种精神状态。这个观点希望能引导我们的家长也认同重视起来,希望我们的学生能追求这种精神气质。

愿你我,我们的学生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眼里有光,心底有爱。

关注健康(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阳光的心灵)

北大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毛泽东主席也有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上世纪3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任体育部主任马约翰先生带领学生,在瓢泼大雨中照常进行跑步训练。这位在清华体育部工作了52年的老前辈曾说,“中国学生在国外念书都是好样的,但是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人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惧怕……”

传统概念中的‘体育’,往往就只是指专业运动员的竞技运动,甚至成为破纪录、拿奖牌、夺锦标的代名词,其实不然。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运动”,作为一种教育,坚持“以体育人”是体育的真谛。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帮助大脑发育,运动提高孩子的学术表现,这是已经被脑科学研究验证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学习是谁影响了谁?需要大家认真思考。“体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不断超越自己的运动精神。在体育里不仅有强健的体魄还有孩子的天性、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坚强不屈勇敢顽强的精神状态、团队精神与社交技巧。有人说: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距在体育教育。我认为有道理,体育运动在培养勇争第一超越自我的“领导者”。试看那些硅谷的大咖,中国的马云、王石……哪一个没有强悍的体育爱好,美国的总统、俄罗斯的总统、我们的习总书记哪一个不爱体育。

明亮的眼睛、阳光的心灵、防控流行病……

坚持做专业的事,因为专业是一种品质


论学历水平我们不是这个社会最顶尖的,但是最顶尖的人才就一定能做个好教师吗?与此同时,我们身边很多的同事都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风采。究其原因,理由很简单——“专业”,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育才坚持了近70年的优才教育让我们在这一领域“专业”,时代在变化今天的孩子也在变化,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注儿童

如果我们没有坚持”儿童立场“,对他们有清晰的了解也抗拒了解的话,我们如何能抓得住学科的本质、教学的本质,体现我们的专业性。

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和家长常常把原因归结于“太粗心”,但请大家注意,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孩子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1.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2.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3.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性—教学的判断力。此外我们还需要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执行力,把握与学情动态关联的教学关注力,让孩子喜欢你的教学表现力以及最高级的教学创造力。

本学期推荐教师专业阅读书目《儿童教育心理学》《刻意练习》,十月之后会在阅读沙龙中分章节专题交流。

关注阅读

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在新高考改革和新中考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被家长和学生所认可。然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在教育界内,“阅读”被公认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方法。上海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罗华荣老师将语文教科书中的片段式阅读比喻为“生鱼片式的阅读”。20多年前,日本教育界人士就意识到了这种阅读方式的弊端——“孩子们吃了许多生鱼片,却从来不知道鱼的模样。”想一想,这不是与语文阅读眼下尴尬的现实有些雷同吗?本学期学校在已经很紧张的课时中拿出一节课,请各个学科推荐不同的书目,由学生根据兴趣开展阅读,尤其提倡读整本书。其实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我更看重孩子们在阅读中不断提升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曾说,“一个孩子如果能阅读100本好书、200本好书,他的心灵必将建立起一座美好的博物馆,灵魂必定是丰富而温润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不只是读文学类书),应该走出教材、沉下心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正如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沉沦,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

请相信每一本好书都可以改变心灵和大脑,阅读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智力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品质。

关注思维

闫校长已经针对学科思维的培养讲了很多,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名师论道”具体讨论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里我只想强调一点,学生应该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并且也应该学习思维本身,要用好学校推荐的八大思维图示法工具,为孩子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搭建桥梁。

坚持修炼智慧,智慧是做自己做事业的一种境界


教育不仅仅有浪漫,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面对,更有许多时候许多难关需要去攻克,教育的日子更多的时候也很平常、平淡甚至艰难。孩子们在变,家长的需求在变,我们身边的世界更是在飞速的变化。但是总有一些教育的根本是我们必将坚守的。这样的坚守不容易,(举个小事:总想搞特殊的个别家长怎么办?)我们面对的学生们是独一无二不断变化的个体,套用教育方法原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把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功简单归结为“努力和勤奋”,就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教育实在是考验我们的智慧!

提升智慧就要思考研究,要基于问题,循环往复,才会不断提升。(本学期教学处、德育处牵头开展课程研究、课题研究;教师开展课堂研究、课例研究)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人分三种,不燃、可燃、自燃”。不管是被点燃还是自燃,我们要知道燃烧自己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点亮自己。我们都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工作不容易,需要分析问题的智慧也需要解决问题的勇气。很喜欢莫泊桑小说《一生》里的一句话:“有时,我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工作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不会事事如意,周遭黑暗时,就做一个燃灯者,燃灯者不会迷路。

各位同事: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新的学期我们一起想大事,做小事,重点关注学生的教养、健康、阅读;一起创建温暖的教育小环境,用爱的雕刻刀塑造学生也塑造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习总书记期待的“大先生”。

相关文章

  • 做雕刻学生的“大先生”

    曾经有人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非培养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对一位物理教师说:你不是教物理的是教人学物理的。美国...

  • 做学生的“大先生”

    今天下班前,接到了一个家长的电话,谈起了孩子近期的心理成长。 一番长谈,忽然觉得略显迷茫。 一直以来异常繁忙的工作...

  • 做先生 做学生

    做先生 做学生(总序) 寒窗数载,在书山题海中拨云见日,赢得柳暗花明;进入课堂,在三尺讲台...

  • 做先生 做学生

    寒窗数载,在书山题海中拨云见日,赢得柳暗花明;进入课堂,在三尺讲台上播种希望,又陷入山重水复。困顿、烦恼,...

  • 大先生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

  • 记住一句话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习近平

  • 要做先生先做学生

    刚参加工作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教学上,从未害怕过什么。教学一段时间后,...

  • 先做学生,再做先生

    先做学生,再做先生,携手共奔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 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李巧玲 在这春光烂漫,缤纷争晖的时节,我们...

  • Day159

    今天先生从北京参加比赛回来,跟我聊起他带学生比赛的背后故事。 01 学生A A帮着先生做一些培训的工作,是学生中的...

  • 我的“藤野先生”(下)

    最后一位“藤野先生”是S大的牧野先生。 牧野先生并非我在S大的博士阶段导师,也非S大的老师,而是S大的学生,且与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雕刻学生的“大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ly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