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灯还亮着吗?》这本书的第一部分阅读笔记,尝试转述,并带着问题阅读。
问题是什么?
故事发生在哥谭市,某大厦,出现的问题是,电梯不够用了,电梯的效率很低。这个问题的关联方,有如下几方:
- 在大厦里上班的员工们,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这个问题;
- 邮差,因为这个问题递送的效率降低了;
- 接着是大厦的房东梁龙,员工们选出了职员代表,来向梁龙联名请愿,要求解决这个问题
- 最后是公司高管,美国劳工代表大会要出面干涉这件事情的传闻,让公司的高管感到非常紧张。
员工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感受到的电梯效率与自己所想要的效率有差距,这种问题可以成为幻象问题,幻象问题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邮差被委派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
- 解决方案:在每层楼的电梯旁边都装上镜子
- 效果:抱怨声减少了,镜子上多了很多涂鸦
- 新的问题:涂鸦越来越多,镜子越来越多
- 新的解决方案:给每个镜子装上蜡笔
一年一度的电梯年检时间到了,工程师们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电梯主控箱的一只死老鼠,阻碍了电梯的运转效率,真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电梯的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员工们很快就涌到了地铁里,这下轮到地铁站台不够用了,问题得到了传导。悲剧发生了,房东梁龙在拥挤的地铁站台上,发生了意外去世了。
在参加葬礼的时候,邮差遇到了隔壁百货商店的老板科威尔先生,聊起了电梯的这个问题,科威尔先生提出了一个双赢的方案:
- 方案:在两栋楼之间建立人行通道
- 一赢:帮助百货商店带去了人流量
- 二赢:解决了电梯拥堵、效率低的问题
故事就此结束。
金句
解决问题之前,先思考
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再给出答案也许是更明智的做法。
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谁碰到了问题?问题是什么?或者说,此时此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从单一思维模式切换成多重思维模式
成为问题解决这的人,入门的关键在于把单一思维模式切换成多重思维模式,即从「能解决一个问题的人」到「能解决很多问题的人」
策略:穿上别人的鞋子走路
当双方处于一损俱损的状况中时,我们就知道,问题总算能解决了
问题的定义
问题就是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带着问题阅读
彼得在每层电梯前装上镜子,放上蜡笔,这是昏招?还是妙招?
我觉得是一个好方法,确实是可以缓解大家在等待时间的焦虑,有点类似电梯广告这样的东西。而且成本低,推动起来还比较容易,也能比较快见到效果。
但是很明显,这样的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电梯主控箱里的问题没有被发现,人流量大的问题也没有被解决。
心得
有几个心得吧
- 遇到问题,先思考,先问问什么,是谁的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再行动
比如电梯的这个事情,问题的本质是人流量太大与电梯效率太低的冲突,那么应该着手解决人流量和电梯速度这两个抓手
- 团结可以团结的人,把问题变成大家都利益共同体
- 缓解内心焦虑也是一个解决方案,不以善小而不为
2019年7月4日
-EO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