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深入要深入到什么程度?”
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哪一个法门,你修学要想成就,你一定要懂得这个方法、秘诀——“一门深入”。
一门深入是止,止的什么?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你就止了。我的功夫用在一门上,这一门里面就有观,放下万缘是止,所以一门深入是止观双运。
一门深入,怎样才能够契入境界?就是说,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修学?“至诚感通”——至诚是因,感通是果。换句话说,必须用真诚的心一门深入,你才能够开悟,才能够证果,感通就是指开悟、证果。
感通的样子是什么?什么时候我们才晓得这是感通?通是通达,世出世间法不学就通达了,那就是感通的样子。这个地方也是有层次的,所谓是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小的感通;“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大的感通。由此可知,感通能力的大小,与你的诚敬心一定是成正比例的。
诚敬从什么地方看?
从十善业道上看;果然断十恶、行十善,你才是至诚。
如果说是“我修行用至诚心了,我心里头杀、盗、淫的念头没断,处事待人接物还有妄语、还有两舌”,你一丝毫的诚意都没有。
至诚从哪里看?
十善业看;你真修十善,真的断十恶,这是你的至诚心发现了。功夫浅深,那就看你断恶修善的成绩——果然在一切人事物里面,以十善为标准,十恶念决定不生。
静止的时候,怎么用止观?止的时候一念不生,观的时候万善相随,起心动念纯善对人、对事、对物,这个时候距离感通就不远了。最粗浅的一个现象,三藏十二部经摆在你面前,你没有障碍、你都通达,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无量义,你讲一辈子,佛经里头一句话你都讲不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见到的上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有多大?菩萨告诉我们,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我们知道,佛法计算分量多寡是用偈做单位,不像中国,中国是用字,《道德经》五千言,这分量多少?五千字,是用字来做单位的。印度人是用偈,偈是什么?四句,用四句做一个单位,这四句长短不一定;偈诵里头四句是一首偈,长行四句也叫一首偈,它是这么计算的。多少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所以我说一句经文你要细讲,你讲一辈子、你讲一百年都讲不完。说这个话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
真正深入,一门深入,你就有这个能力。展开经卷还有很多障碍,你没有通,你没有入。“入”尚且没有,那个“深”就更谈不上。深入!所以,佛法修行的秘诀是“一门深入”。佛法像个圆球,球它有个心,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像在这个球的面上;任何一点,那就是一个法门,任何一点都通达圆心,只要到达圆心,全部通达,没有到达圆心,不会通达,你还是一门,你不懂第二门,到达圆心全部都通达。
——本文内容依据净空法师相关讲座参学编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