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因为死,死为了生,生死为演化(怎么理解轮回转世?)

生因为死,死为了生,生死为演化(怎么理解轮回转世?)

作者: 孤鹰寒鸦 | 来源:发表于2021-05-19 12:48 被阅读0次

生因为死,死为了生,生死为演化(怎么理解轮回转世?)

我读书时候的一个室友,也是有恩于我的人,苦口婆心而又不失克制地给我讲解佛理。我能在字里行间感受他的真挚,不好意思在微信上,只言片语地回应他。

但我也不自信可以用一长篇文字,把自己的理解说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不慎,写得洋洋洒洒,自鸣得意,只能在老友面前丢人现眼。但如果我一言不发,又对不起挚友的诚意。

言多必失,又不能不言,只能以言遣言。

现在用尽可能小的篇幅,最快捷地写一写我的理解。

1、认知是演化的逆过程,难免错失。

观察一个尺寸与我们相当的对象,先看见整体,然后才能看到其内部。先看见现状,然后推知过去。

演化是从简到繁,从微观到宏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而认知则刚相反,从繁到简,从宏观到微观,从多细胞整体到单细胞个体。

演化是一个过程,认知是演化的逆向同构,或者说认知是一次意识中对演化的逆向同构过程。作为认知成功的结果,就是同构了,或者重现了演化过程。

但这个同构不是演化本身,因而必有错漏或者添加。认知的每一阶段,都含有认知者的局限和未证实的猜测。

所以,保持自我怀疑与批判,是保障认知可能成功的基础。有了这一段说明,希望老同学不会因为我言辞中的错失而不快。

2、出生是因为有死亡,而死亡是为了给出生留出机会,生死都是为了演化。

如果没有死亡,只有出生,那么地球表面应该早已经被不断出生的生命体所覆盖。更为可怕的是,要是最初出现的生命都不死,高等级生命也就没有机会出现。要是最老的人,现在还活着,应该已经有万年以上的经验积累,我们这一代就算出生了,能有机会正常活着吗?

所以,死亡出现了,就是要给新生命留出机会。而之所以会有新生命出生,就是因为老的生命会死去。要是只有死亡,没有新生命补充,地球就早已经毫无生机,多细胞不会出现,更不会出现人类智慧。

所以,出生,就是因为老者会死,而老者会死,就是给新生命提供出生并成长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要有出生和死亡这一套程序?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出生一批生命形态,然后就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呢?不过想一下,也不难理解这里面的意味。如果没有生死交替,一次性就涌现了世界上所有既有的生命形态,哪些生命形态会被选择?哪个人有机会出现在世上?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谁来做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和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应该都没有机会出生。

是不是为了要给更多生命降生世间的机会,才有了生死交替的演化历程?也只有生死交替的演化,才使得各种层级的生命形态都有机会出生在世。这是否就是演化的意义所在?

生命历程的意义何在?演化本身是不是就是目的?

3、演化的方式是同构转化,其实质是记忆累积,并持续迭代出新。

如果演化自有意义,那么单独个体的有限一生,就有了目的归宿。

我不是不可知论者,但我确实知道认知是有边界的。因为认知实际上就是对象的同构。认知过程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同构转化。比如,我看见一座山,并不是那座山进入我大脑或者我的生命之中,只是在我的意识中,重构了山的形象或者某些细节。我之所以可以在知识与经验体系里建立这座山的同构,是经历了光的投射和反射,投影到我的视网膜,再经过我视觉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传导,最后在神经中枢构造了一个山的同构构造。关于山的记忆,存储在一系列神经突触的构造里面,就像计算机的存储器那样。而从光线投射和反射到一系列的神经传导,每一步都是一次对山的同构,每一次同构都会有部分偏差,我对山的印象是经过多次同构转化并多次修正后建立的。

所有知识,都是对象的同构,因而,同构边界就是认知边界。同构必有边界,量子不确定性,现在还是我们这样的宏观主体所难以逾越的一个边界。

为什么认知是一个同构,为什么同构是可以的,并且还是只能的?

因为演化本身就是同构转化,而认知不过是演化过程中出现了认知这一存在形式后的一种延展方式。认知就是演化过程的一部分,是演化的一种形态。我理解的演化模式就是分形几何,宏观不过是微观的持续同构。

但宏观不是微观的简单重复,因为宏观累积了微观层级上的记忆。宏观形态是关于微观的记忆和微观记忆本身的累积。

对于我们人类而已,有三个层级的记忆。生理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套用一句现成的话,个体是群体历史的重构,每个人都是人类千万年演化史的一个重构。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蕴含了人类所经历过的细胞演化,器官演化,身体直立,与猛兽搏斗,同类厮杀,异性吸引,悲痛欲绝和温馨甜美,惊天动地与隐忍幽冥的历程和品质。如果往更深处看,我们的优势与缺陷里面还有那些无生命的山石河海,大地天象的品质或者脉络。

每个人都是整个宇宙的一个同构,每一次几十年的生命历程,都是一次从140亿年前那次大爆炸开始的万千变幻演化史的重演。而且不仅仅我们这样,我们体内的万亿细胞,寄生并伴随我们生命的多于我们体内细胞十倍以上的那些有益和有害的细菌,我们呼吸的空气分子,我们脚下的大地蕴含的无法计数的物质颗粒,以及非颗粒状的物质形态,与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太阳系相当的那些天体,它们所含有的那些物质和非物质的实在与虚在,或者反物质的实在与虚在,所有的我们能想到的东西,每一个个体或者它们的集合体,不管哪一层级,怎么分割,怎么分类,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空间性的解剖与截屏,或者时间性的离散与区隔,无论怎样,无论如何,不管是流程性的还是离散型的,只要是想到的,只要是存在的,存在过的,和将要存在的,只要是,只要在,就都是宇宙演化的一个和一次重构!

所以,演化不过是重构过程,而在演化的每一节点上,如果存在有节点的话,或者说,当我们想说一说演化的时候,就是对演化史的一次截屏。而每一个人,每一个存在个体,都是一个或者一次截屏。这个截屏从表面看,是局部的,但深入下去,只要分辨率持续提高,就可以不断看到更深更多和更全面的内容,最后观察者就发现包括观察者自己在内,整个宇宙都在这一局部截屏之中!

所以,截屏记载了整个演化史,是演化史的一个和一次记忆。存在的本质就是一段记忆。

但我猜测,老同学可能会问,既然每个人都是同一演化史的截屏,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不同?这是因为截屏的角度不同。因为截屏者处于某一局部,只能截屏到以那一局部为中心的画面。如果截屏者能转换多种角度,更换多个局部位置,就可以获得多中心性的认知。如果截屏者可以脱离局部,具有超越局部,超越了演化史的非中心的视角,那就获得了非中心主义的认知。只要处于演化之中,那么就只处于局部,所有认知都是从认知者所处在的局部中心出发的,受到局部缺陷的限制,只能获得中心主义的认知。中心主义是一种局限,也是认知的边界。

因为截屏者处于不同的中心,所以,每一个截屏者所观察和经历的局部世界都不一样,他们所呈现的局部镜像也万千差异。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镜像,但是不同角度的镜像,所以当然各有个性。这种角度差异,通过基因来源的差异(父辈差异),基因聚合过程的差异(父辈经历过的爱恨情仇),生理成长的历程(从胎儿开始的历程差异),心理的尤其是早年潜意识累积的差异(个体心理发展史)和有意识的成长经历(追求,信仰与知识经验体系的形成过程)。

所以,对于人类个体,生理层级上有基因遗传,心理层级则有潜意识和当下的欲望,感知和情绪,在精神层级,则有经验,知识,技能,信仰,规划和种种意念执着的追求!人的本质就是集合了生理心理和精神三层级的记忆。至于这个记忆在生命消尽,死亡之后,会烟消云散,还是去向哪里,这个我还没经历过,也没有一个有过死亡经历的人返回来跟我进行了让我信服的叙述,所以我无法确知。但我相信,我的生命不会在我死去后不了了之。我在自己初中同学的四十年周年聚会期间说过一句话,“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就不会真正死去。”因为死去的是肉体,不过是承载生命历程的一团碳水化合物发生解体,而我生命的那一段记忆,不会解体,它必然隐入世界的某处,加入到演化史的累积与重构过程中。至于它能有多少作用,或者是否会以另一个我的样子出现,只能等我死后才知道了。但那时候,对于我而言,是否还有知道这件事呢?

这就是我对轮回转世的理解。让老同学见笑了。

相关文章

  • 生因为死,死为了生,生死为演化(怎么理解轮回转世?)

    生因为死,死为了生,生死为演化(怎么理解轮回转世?) 我读书时候的一个室友,也是有恩于我的人,苦口婆心而又不失克制...

  • 死在大雪中

    生死的问题,我偶尔会想想,想想是生还是死?怎么生怎么死?甚至想过做人还是做鬼?投胎转世的下辈子会怎样? 曾经想过死...

  • 死亡,可怕吗?

    生生死死,生亦何欢,死亦何悲。 如果生是开始,那死亡就是结束。 生是蓬勃向上,死是垂垂老矣。 生死就是一个轮回,死...

  • 万圣之战:尊严与死亡

    生而有异是为怪,生而修有成是为妖。 死而有异是为鬼,死而修有成是为魔。 超脱生死之外,不在轮回之中。他们,被称为异...

  • 《覆天记》疯书生篇

    爱也愁,恨也愁,爱恨几多愁,挥剑斩情愁;生也罢,死也罢,生死皆可罢,转世轮回罢。 算人心,计天下,早生华发满身煞,...

  • 有生有灭

    有生即有死, 不生则不灭。 无明常轮回, 念佛了生死。 ——诚诚

  • 生不如死 死胜于生 生死生死 死生死生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生之痛 死之痛 生死之痛 ...

  • 【生死经】

    【生死经】 丁俊贵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有生有死, 有死有生; 不生不死, 不死不生; 生即是死, 死即是...

  • 三千生死无轮回

    三生石刻不下前世来生 冥河浇灌的彼岸花只是妖艳 走过奈何桥畔,孟婆汤只是苦涩 忘川千年冰寒也只见来往不回头 六道之...

  • 《生死场》——一场死的挣扎,生的抗争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么爱,怎样活。——萧红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对于《生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因为死,死为了生,生死为演化(怎么理解轮回转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lp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