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东山,长乐不归。我从东来,细雨纷飞。
我向东进,心向西悲。缝我衣裳,制我行装。
蜎蜎毛虫,爬在野桑。修理宿(国)独,也在车下。
我去东山,长乐不归。我从东来,细雨纷飞。
瓜蒌结果,呈于庙宇。圣威在室,户蛛何为?
禾田鹿现,星辉长行。有何可畏?圣人在心。
我去东山,长乐不归。我从东来,细雨纷飞。
鹳在窝鸣,妇在室叹。洒扫营房,征期快至。
敦圆瓜苦,长在栗薪。自我不见,至今三年。
我去东山,长乐不归。我从东来,细雨纷飞。
黄鸟飞翔,羽毛闪光。征士前来,人强马壮。
身佩缡花,授带几重。新兵很好,老兵如何形容?
三监之乱主战场卫、鄘、邶、殷已经结束战斗,继续向东平服奄、薄姑等方国,其中伏羲之后唯一的风姓宿国虽没参与反叛,但是独立不顺服,军队也经过威慑了一下,所到之处无不俯首,所以诗中几乎没有战斗。又自东向江南,到达殷城这个地方,大概在大别山南,一个有梅雨的地方。给诗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由夏季江河边鹳雀在窝中的嘶鸣,想到家中的妻子。
妇,甲骨文为树立旗帜、举旗,后演变为手举旗帜的女人,如妇好。在西周初就产生了新的意义,把旗帜的流苏想象为扫帚。这个变换代表了社会的变迁。商,妇女是可以祭祀、征战。而周,妇女不可以祭祀、征战。这是进步,从保护妇女的角度来说。这又是退步,它又剥夺了女人的能力,从此妇女沦为男权社会的附庸,至到女权运动,妇女的旗帜才又挥舞了起来。
网友评论